搜索 解放军报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谈丨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宋宇 周怡伶 责任编辑:郭妍菲
2025-11-11 07:06:23

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谈①

■宋 宇 周怡伶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这是我们党深刻把握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着眼提高人民军队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抢占世界军事竞争制高点、掌握制胜未来战场主动权的战略举措,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与发展路径。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进入新时代,习主席敏锐洞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基于对现代战争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智能化特征日益显现的机理性变化,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主导、智能化为方向,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这“三化”融合发展与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反映了战争形态“多态并存”的现实状况,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赋予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战争方式演变是一个阶梯式递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进程。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起源于不同时代,前者孕育后者、后者改造前者,不是“三选一”式的互斥排他,而是“三合一”式的兼容并蓄,可以并行推进、有序依存、长期并存。从近几次世界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可以看出,低端廉价的民用皮卡与高端昂贵的隐身飞机共舞,粗制滥造的土制火箭与高精度的巡航导弹齐飞,不同军事实力的军队共同演绎了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和初级智能化战争相互交叠的另类“混合战争”。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之间有着必然的紧密的内在联系和驱动机理。通常说来,后一“化”对前一“化”只有在个别领域可以替代,而不能全局替代或全面跨越。前一“化”可以为后一“化”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后一“化”则可以对前一“化”产生优势叠加、赋能增效。没有前一“化”作为前提和基础,就没有后一“化”的发生和发展。比如,没有机械化作战平台和弹药作为信息节点的载体,信息化的“联”就失去了对象;没有信息化提供的海量数据和充足算力,智能化就“智”不起来。

“融合”一词,物理意义上是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而“三化”发展中的融合,不是几种没有相融性的事物掺在一起的混合,不是消灭原有物质并产生新物质的化合,也不是简单地同步并行的复合。这种“融合”是“融为一体、合而为一”,需要统筹协调三者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程度,并由此产生“1+1+1>3”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实现战斗力整体质的跃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支军队没有一定的机械化基础,就无法推进信息化;没有一定的机械化信息化基础,也不能很好地推进智能化。如果机械化信息化核心技术、基础领域和关键阶段的“底子”打得不牢,存在明显的瓶颈和短板,不但难以成为智能化发展的“助推器”,反而会因基础不牢成为影响前进的“绊脚石”,从而拖累国防和军队建设整体发展。这深刻启示和警示我们,欲速则不达,想要跨过机械化信息化直接把建设重点全面转向智能化的“大跃进”式发展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犯方向性错误。

经过长期努力,当前我军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以军事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军事革命浪潮扑面而来,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但特殊的国情军情,使得我军不可能也不会复制西方发达国家军队“一步到位”的发展路径。我们既不能按部就班,也不能盲目冒进,只有抓住机遇、立足实际,注重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稳扎稳打、稳中求进,确保作战体系由机械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的平滑过渡和渐进升级,才能实现三者良性互动、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凡事有其要,执其要者事成。”融合发展,不是平均用力、“撒胡椒面”。现代战争智能化特征日益明显,军事智能改写战争规则的前景更加明晰。我们要坚持以智能化为引领,合理分配资源,科学确定投向,通过推进以智能科技为主导因素的跨领域融合创新,加快实现由“三化”梯次发展向融合并进、由点状积累向体系突破转变,在加快推进智能化进程中带动发展高度发达的机械化和更高水平的信息化,引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速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