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清风正气歌丨清廉熏风永飘芳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段德学 责任编辑:郭妍菲
2025-11-11 06:35:19

清廉熏风永飘芳

■段德学

深谷幽兰,不争春色。这是革命者的本色。

“只要为了党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志的心声。

在革命生涯中,曾志总是克己奉公、严于律己。1928年11月,为了转战赣南,她不得不把出生没多久的孩子送人抚养。新中国成立后,时任广州市委领导的曾志多次辗转,终于找到在井冈山务农的儿子。母子短暂相聚后,儿子又回到家乡。曾志没有利用权力为他谋取任何职位,儿子也牢记母亲的教导,在井冈山当了一辈子护林员。

1985年,孙子石金龙从井冈山来到北京,希望时任中组部副部长的奶奶帮忙解决“农转非”的事情。曾志沉默了一会儿,指着饭桌说:“金龙,你看咱们今天吃的饭菜,不都是农民种的吗?那你又何苦要转商品粮户口呢!”“我们还能在一起真是不容易,我有多少战友都牺牲了,有的连名字也没有留下……没有他们的牺牲,也不会有咱们的团聚。所以,我是一个革命的幸存者,你们也都是。作为咱们家的孩子,更应该懂得回报。”曾志拒绝了后辈的请求。

离休后,曾志住在北京市一处年久失修的旧房子。门窗破旧,墙皮脱落,地砖凹凸。身边同志屡次动议修缮一下,她总是婉拒:“能遮风挡雨已是福分。国家尚不宽裕,多少群众住房困难,我这里足够好了。”一件旧棉袄数十年未曾更换,旁人劝她添置新衣。她回应说:“这有何妨?干净、保暖足矣。莫忘当年,多少战友连蔽体之衣都难求。”

一次,曾志的女儿陶斯亮的一位朋友来家做客。当他看到家中陈旧的沙发和晃动的桌椅,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大为惊讶地说:“没想到共产党的高级干部这样过日子!”

曾志常说,“共产党是不留遗产的”。1998年病重时,她让陶斯亮将锁在抽屉里的80多个信封拿出来。每个信封里装着她每月省吃俭用结余下的钱,而且注有年份月份,排列有序。她再三嘱咐:“一定不要扔掉那些信封,因为它们可以证明这些都是我的辛苦钱,每一笔都是清白的。”最后,按照她的要求,家人将这些工资收入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

生病住院后,曾志留下一份遗嘱《生命熄灭的交代》:“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设灵堂;京外家里人不要来京奔丧;北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告打扰;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的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

“烽火红颜铸忠魂,青山碧血照丹心。”历史不会忘记,凌霜傲雪、两袖清风、淡泊名利的曾志。她代表着革命先辈的集体品格:勇敢、忠贞、舍己为人、清廉正直、自律内省……这些共产党人的集体品格就像流向远方的清流,源清流洁,荡涤灵魂;更像飘向四方的熏风,春意盎然,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