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学忠(1910—1936),又名李宗学,出生于山东掖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10岁时便独自来到吉林省磐石县谋生。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党组织选送李学忠到苏联海参崴列宁学校学习。不久,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被组织选送到莫斯科学习。
1934年冬,李学忠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回国内,到东满地区参加党的领导工作,任中共东满特委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他感到,东满地区尽管党组织较强、抗日武装开展较早,但突出问题是政策水平低,“左”的倾向在各级领导干部中较为严重;他认为,可以通过办训练班学习党的政策,提高党员干部政策水平。1935年1月,在特委所在地举办了20余人参加的党政干部培训班。李学忠主持制定《政治工作条例》,举办随营学校,培养基层干部。他讲政治课时,重点讲授理论常识、党的政策以及抗日军队的军事纪律等内容。学员们结业回到各自的队伍后,都成了骨干力量。
1935年3月,李学忠任中共东满特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政治部主任。1935年5月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联第二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

▲李学忠烈士殉国地。
为使南满游击区、东满游击区连成一片,李学忠主动承担了率队远征的任务。1935年10月,第一军、第二军干部会议在那尔轰龙岗西坡于家沟召开,杨靖宇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李学忠率领远征队西征的英勇壮举。1936年1月中旬,李学忠率部抵宁安县镜泊湖抗日游击根据地,与周保中领导的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会合。1936年7月,在河里会议上当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8月9日,在抚松县大碱场战斗中牺牲。
2014年,李学忠被民政部公布为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供稿:中共延边州委党史研究室 图片由吉林省抚松县文联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