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守护那片屋檐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丛丹 责任编辑:王一亘
2025-10-10 00:12:05

我是辽宁省军区营口离职干部休养所的一名文职人员,近期刚到营房部门轮岗培训不过月余,我的桌面经常铺满营区图纸与老干部家中的待办维修事项。近日,我把工作记录本上的“坡道”二字重重地圈了出来。

其实那算不得什么坡,不过是老干部家门口,为方便轮椅通行而用防腐木搭建的一条小小坡道。年深日久,风吹雨淋,坡道局部有些腐坏,有几处的螺丝,也微微地松动了。

我在坡道前蹲了下来,伸出手,用指腹在那粗糙的木纹上,轻轻地来回摩挲着。那木纹里,嵌着北地的风沙,南国的潮气,还有无数个清晨与黄昏的足迹。我记得,曾经白发苍苍的老首长,就是推着轮椅,从这坡道上稳稳地过去,轮椅上坐着他的老伴。老首长过去是那样雷厉风行的一个人,推着轮椅那一刻,那动作却轻柔得像一片羽毛。那时,我便觉得,这小小的坡道,仿佛连通着两个世界——一头是金戈铁马的往昔,一头是静水流深的今天。

我马上给暴师傅打电话,叫他带上工具箱到现场进行修复。暴师傅动作很慢,像在修补一件珍贵的古物。先用小锤轻轻敲平翘起的木刺,那“笃笃”的声音,闷闷的,并不响亮,倒像是时光深处传来的、沉稳的回响。然后,他取来新木板,按尺寸裁剪好,随后熟练地换下旧板,将新的稳妥铺好。

我正看得出神,裤袋里的手机嗡嗡地振动起来。我摸出手机,那头传来张阿姨有些焦急的声音:“是小丛吗?我家卧室的灯闪了一宿,我一宿没睡好……”“您别急,张阿姨,我马上联系人过去修理。”

这样的电话,我接得太多了。家里的下水道堵了,外面的雨棚响了,窗子的合页锈住了,院子里的晾衣架倒了……都是些顶小的事,然而,我知道,这些“小事”落在每一位老干部的生活里,便是一片驱不散的阴云,一块硌脚的石子。他们的世界,曾经那样广阔,驰骋疆场;如今年纪大了,世界便缩小成了一方屋檐,几间居室。这屋檐是否漏雨,居室是否安宁,便是他们世界里顶天的大事了。

我赶到张阿姨家时,维修师傅已经提着工具箱开始修理了。张阿姨握着我的手说道:“小丛啊,你们可来了,你说这灯,扑闪扑闪地跳了一整夜,我这心也跟着七上八下的,压根没合眼,因为太晚了没好意思打扰你们。”“张阿姨,以后遇见这种事儿马上呼叫我们,无论多晚都没关系!”我爽朗地答道。修理的过程并不复杂,不过是电灯开关老化导致电路接触不畅,师傅麻利地骑上自行车帮张阿姨买了一个新的开关重新安装上,灯光再次亮起,这一次,它稳定、柔和,瞬间驱散了房间里积攒了一夜的焦虑与不安,也照亮了张阿姨舒展开的眉眼:“多亏你们了,我这心呐,终于落地了,今天是中秋节,祝你们节日快乐啊。”看着张阿姨开心得像个孩子,我心里那份满足,竟不亚于完成了一项重大的工程。

真正的保障,或许就是这样,不在于建立了多么显赫的功业,而在于让一切需要保障的环节,都平稳地运行着。营房工作,没有号角连营的激昂,没有沙场点兵的豪迈,有的是这一钉一铆的紧固,一砖一瓦的铺垫。

夕阳西下时,暴师傅终于修好了老首长家门口的坡道。新拧紧的螺丝,在斜阳里泛着沉静的光。那一道小小的坡道,静静地卧在金色的余晖里,光滑,平顺,仿佛一条温暖的、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明天清晨,轮椅依旧会压着它,安稳地前行。

这里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只有一种被具象化的、名为“守护”的职责,在细水长流地延续。

(金相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