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铿锵有力的《八路军军歌》:铁流向东方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剑 钧 责任编辑:王韵
2025-09-25 07:25:43

铿锵有力的《八路军军歌》唱出了八路军将士东渡黄河、抗击日寇的威武雄壮,昭示国人铭记烽火历史和不屈英雄——

铁流向东方

■剑 钧

太行山是从一声军号中苏醒的。

云雾迷蒙的天空还残留着几抹暗色,山谷便回荡起《八路军军歌》的旋律。那嘹亮军歌像一把淬火的钢刀,劈开层层云雾:“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呼啸的风裹着激昂的音符,好似风在吼,扑向太行石壁,又好似黄河浪,拍出久远的回声。

那一年,我站在黄河岸边的芝川渡口,看黄河奔流,听涛声震耳,恍然悟出公木先生何以用“铁流”来赞美人民军队了。1937年秋,陕西芝川的凤凰台有幸目睹了“铁流”东渡的壮观场景。88年过去了,历史没有被遗忘。

眼前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由3座雄浑的竖向碑体和8个船形基座组成。3座碑体寓意当年八路军3个主力师(115师、120师、129师)奔赴抗日前线;碑体由曲面党徽相连,寓意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碑中放一顶八角红军军帽,寓意八路军由红军改编;碑底的船形基座,寓意八路军扬帆东渡和全民族抗战艰辛历程。

这般深刻的创意,不正是对《八路军军歌》最好的解读吗?是的,从工农红军到八路军,人民军队“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黄河涛声依旧,耳畔传来“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的歌声。一首《八路军军歌》,以铿锵有力的旋律,唱出了八路军将士东渡黄河、抗击日寇的威武雄壮,昭示国人铭记烽火历史和不屈英雄。

我站在黄河之畔,伴随歌声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1939年的延安窑洞,煤油灯火在跳跃,伴着公木的激情在燃烧。这位28岁的年轻人,在七七事变后,经林伯渠介绍,放弃教师职业,投笔从戎,奔赴晋绥前线,后又调到抗日军政大学宣传科任干事。笔尖落在粗糙草纸的那一刻,经历了战火硝烟的公木首先想到两个字:铁流。

在公木心目中,“铁流”是有记忆的。在井冈山竹林里,“铁流”尚是小溪,可谓星星之火。那些打着绑腿的红军战士,用梭镖在罗霄山脉刻下最初的红色经络。在中央苏区反“围剿”的硝烟里,“铁流”学会了迂回与坚韧。直到湘江恶战,江水被热血染红,“铁流”向世界证明:什么叫向死而生。遵义会议室的马灯下,“铁流”重新熔铸了脊梁,方有“铁流两万五千里”的惊世壮举。

在郑律成心目中,“铁流”也是有记忆的。1938年,24岁的郑律成从延安鲁艺毕业,被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宣传科任音乐指导,与公木成了同事、好友。两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一个喜欢写诗作词,一个喜欢音乐谱曲。他们聊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聊气吞山河的万里长征,聊太行山的烽火,聊平型关大捷,聊敌后游击战……有一天,郑律成聊到兴奋处,对公木诚恳地说:“你是从前方来的,有生活基础,我俩携手合作为八路军歌唱吧!”

之后一周,公木一口气创作了7首歌词:《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炮兵歌》《骑兵歌》《冲锋歌》《军民一家》,加上他原来写的《子夜岗兵颂》,一共8首。郑律成拿到《八路军军歌》的歌词,一下就被开头震撼了。他想起公木说过的一句话,这支队伍就像滔滔黄河水,蕴含着改天换地的力量。在谱曲中,郑律成不仅将“铁流”二字处理得铿锵有力,还把曲谱反复进行修改,直到旋律产生“不可战胜的力量”的气势。他手头没有钢琴,连手风琴也没有,便手舞足蹈地哼着调子,打着手势。忘情时,他还会绕着窑洞摆放的白木茬桌子踏步转悠,引得公木带着笑意打量着他。郑律成索性出了窑洞,跑到山坡去创作。他抬头望见宝塔山,就想到了太行山,就想到了枪林弹雨中的“铁流”,创作灵感也冲破了时空,化作了一页页曲谱,飞越到抗日杀敌的战场。

我从芝川黄河渡口极目远眺,200公里之外就是闻名于世的黄河乾坤湾。多年前,我和几位作家从北京乘飞机到延安,在宝塔山下吃了一顿香喷喷的小米饭,然后又驱车赶往山西永和的乾坤湾,一睹了九曲黄河的“铁流”。1936年2月,红军东征时,曾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这一带渡过黄河。1937年秋,我军又以八路军的名义再次东渡黄河,开启了新的东征。一曲《八路军军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1939年冬天,这首歌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油印出版,并由曲作者郑律成指挥,首次演出于延安中央大礼堂。《八路军军歌》一经推出,就在广袤的中华大地广为传唱。抗日将士高唱这首军歌奔赴战场,用血肉之躯筑成中华民族新的长城。

战场上的歌声传到公木身边,诗人落泪了。他似乎看到人民军队的“铁流”在暴风骤雨中愈发坚强,这首军歌也像刺刀闪着正义的寒光。歌声传到郑律成耳畔,作曲家感动了。在他心中,战场上的歌声才是最好的演唱,比任何音乐厅里的歌声都动人。

当初的两个年轻人也许并不知晓,他们创作的《八路军军歌》,会穿越岁月时空,成为革命军人的“精神密码”。多年后,公木回忆说,他们只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诚实地写下来罢了。郑律成到了晚年仍坚信,人民音乐就要像铁流一样,永远向前。

凝神乾坤湾,望黄河奔腾。我禁不住想说,铁流啊铁流,你是历史还是未来?当我的心触摸到朱日和演习场上被履带碾热的泥土那一刻,当我的目光逐随着中国海军航母编队深入太平洋演训的那一刻,我陡然有了答案:铁流向东方,在南昌起义的枪声里、在六盘山的峻岭间、在平型关的隘口中、在长津湖的冰雪上、在汶川大地震的废墟下、在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肩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