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倾心服务老干部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谢卓 杨琪 汪学潮 责任编辑:郭妍菲
2025-09-25 08:17:56

护佑桑榆霞满天

——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倾心服务老干部纪事

■谢  卓  杨  琪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汪学潮

军队离退休干部为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党、国家、军队的宝贵财富。

在为老干部服务工作者中,不乏文职人员的身影。他们用热情专业的服务,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温度,让老干部安度晚年、健康长寿。本期,我们刊登两个单位充分发挥文职人员作用,着力提升老干部服务质效的经验做法。

——编  者

前段时间,95岁抗战老兵侯献海因重症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住进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干部病房。当时,他对抢救护理自己的医护人员表示,很想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直播。

经过全面会诊、系统用药和精心救护,侯老身体状态好转。9月3日上午,观看阅兵直播的他激动不已。前来查房的医护人员动情地说:“年轻时,您扛枪打仗保家卫国;如今,就让我们护佑您的健康!”

军队改革调整后,该院干部病房医护人员中文职人员占比很大。他们的认知高度、服务态度、救护效率从何而来?记者在深入采访中找到了答案。

激发荣誉认同——

“做好老干部工作是一项政治责任”

在干部病房,医护人员对每一名住院老干部都很尊重。“老干部为党和国家奉献一生,各级党委和机关应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坚持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满腔热情为老干部服务。”该院领导说,做好老干部工作是一项政治责任,医护人员要做到接触有礼数、见面有笑脸、办事有爱心,满足老干部的健康和情感需求。

为引导文职人员感悟革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该院定期开设沉浸式课堂,组织文职人员参观红色史馆、战斗遗址,观看红色影视作品,邀请老干部讲述战斗经历,让文职人员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初心和老干部的奉献精神。

据了解,为干部病房选拔配备文职人员时,该院除了看重专业技能,还注重考查沟通交流等能力。干部病房三科主任、文职人员高俊峰以往在呼吸科工作,接触的大多是年轻官兵和地方患者。来到干部病房三科,她详细了解老干部的身体状况、性格特点、过往经历、兴趣爱好等,很快胜任岗位。

科室患者刘老是一名老兵,曾在一次战斗中连续拼杀三天三夜,身负重伤。住院时,老人不太喜欢和别人交流。高俊峰看望他时,对他参加战斗的勇猛坚韧敬佩不已。高俊峰的真诚让刘老打开了话匣子,他动情讲述了自己的战斗经历,语气中满是自豪。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新聘文职人员培训期间,该院邀请“最美退役军人”、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徐文涛等人,宣讲我军后勤系统的光荣传统、先进典型、救治事例,进一步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动力。“通过互动式、沉浸式教育,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是先烈先辈用牺牲奉献换来的,我打心底里尊敬他们。”干部病房二科新聘文职人员王健行表示。

重视“情绪查房”——

“多关注老干部思想状况和情感需求”

干部病房一科医生、文职人员范莉萍刚来病房时,遇到一位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干部。老人老伴过世、子女常年不在身边,存在情感空缺,夜间经常出现幻觉和失眠。起初几次查房,范莉萍听老干部总念叨往事,觉得与病情无关,就没放在心上,只关注生命体征、既往病史等信息,严格按规范进行治疗用药。但一段时间后,老干部身体状况并未好转,睡眠质量依旧较差。

“老干部大都有着光荣而艰苦的过往。现在他们年老多病,有的认知功能下降,需要给予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科主任于佳岚了解情况后,建议范莉萍查房时多关注老干部思想状况和情感需求。后来,范莉萍注意经常与大家唠家常,宽慰他们。如今,这名老干部身体相关指标趋于稳定。

“身病易治,心病难医。”该院领导说,有的新聘文职人员只注重老干部病情,对老干部心理关注较少。为了让他们尽快实现“身心救护样样精通”的目标,医院要求科室安排专人带教,利用全院大会诊、病例讨论等时机,让参与老干部救治的专科专家进行现场教学,提升文职人员一专多能诊疗水平。此外,医院还鼓励文职人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等,安排心理医生集中辅导,更好提升老干部服务水平。

俗话说,树老怕空心,人老怕冷清。为填补老干部心理上存在的情感空缺、加强心理慰藉,干部病房各科室把“情绪查房”写进科室制度。干部病房三科护士长、文职人员王晶告诉记者,他们把老干部的心情指数按“好、中、差”分为三级,并按心情等级在床头插上“绿、黄、红”标识。被标记为“红”的老干部,科主任、护士长及主管医生护士当天必须对其实施心理疏导和关怀。

据统计,近半年来,干部病房促进睡眠的药物使用率下降19%,夜间按铃次数减少23%。

完善“健康画像”——

“把服务做到老干部心坎上”

“老干部的满意程度,是检验我们医疗保障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该院领导说,为了强化文职人员服务保障老干部质效,院党委不仅要求干部病房把服务做到老干部心坎上,还要求相关科室须尽全力配合干部病房做好救治和保健工作,切实让服务有温度。

为此,该院探索出“教育—实践—保障”的工作路径。记者了解到,他们利用国际护士节、建军节、中国医师节、重阳节等时机,将住院老干部经历过的战斗场景、热血故事和医院全力救治、精心保障等素材,通过亲身讲述、情景再现等方式搬上舞台,让文职人员提升对老干部的尊崇感、对职责的认同度;定期组织干部病房和相关科室文职人员到干休所巡诊,通过上门会诊、知识讲座、健康检查等方式,了解老干部日常生活状况和常见生理、心理疾病特点;要求相关科室文职人员参与老干部会诊、抢救、病例分析,在跟学跟训中提升诊疗水平。

为把老干部服务工作做得更精准,该院要求体检中心为保障体系内的每名老干部建立“健康画像”,详细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过往病史、饮食习惯、家庭陪护等情况。体检中心主任、文职人员费长东介绍,除了预约体检外,他们还实行上门体检,解决了部分行动不便老干部的体检难题,赢得老干部好评。

数月前,一对退休移交到外地的老干部夫妇短期内不便回安置地,想就近做年度体检。为满足他们的需求,体检中心护士长、文职人员孔令曼与安置地干休所对接,确认当地军队退休人员体检标准、费用发票开具等信息,并协调相关部门按要求为其开具报销所需的收费票据及体检项目清单。经过高效协调,两位老人顺利进行了年度体检,并报销了体检费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该院不断提高文职人员服务保障水平,多次被上级表彰为“服务老干部先进单位”,先后收到老干部家属和干休所感谢信数百封,老干部对服务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山东省军区泰安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提高老干部服务工作质效——

用细节传导真情

■乔亭灿  邹新宇

“多亏你们及时将我母亲送到医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太感谢了!”9月初,山东省军区泰安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一楼门厅多了一面锦旗,这是遗属赵淑贞的儿子鲍德利为表达感谢送来的。

前段时间,赵阿姨不慎在家摔倒、难以动弹。幸亏防跌倒监测系统及时告警,干休所门诊部值班医生、文职人员王斌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抢救预案——查看老人情况后,他初步判断是腰椎骨折,联系勤务汽车分队人员将老人送往医院。经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直达相应科室就诊,老人转危为安。

近年来,该干休所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十进所·八上门”活动,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工作,以精细思维为老干部提供暖心帮助。“老干部及遗属普遍年龄较大,还有部分老人独居。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全时全程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高效应对突发情况,减少安全隐患。”一次党委会上,一名文职人员委员的提议引起党委重视。经过充分研究论证,他们引入智慧养老系统,门诊部医护人员可以随时查看老人心率、呼吸等健康数据。

前不久,智慧养老系统提示一名老干部出现低血糖,负责日常保障的文职人员李妍立即远程指导、及时处置,避免了意外发生。目前,该系统已及时提醒处置10余起突发情况,受到老干部好评。

细节见证服务态度。一次,文职人员郑婕发现在干休所花园散步的老干部变少了,实地查看发现地面砖块出现松动损坏。她立即上报相关情况,设置警戒线和指示牌。

“心中有爱,关注细节,才会有思路、有办法,才能更好传导真情和温度。”干休所广泛开展调研座谈,收集老干部对营院建设的意见建议,不仅整修了花园路面,还协调解决了不少后勤保障难题。改造医疗保健中心大门,重新铺设整修服务站台阶坡道,并在楼道、电梯等处放置一些椅子和坐垫,让行动不便的老干部歇歇脚、缓缓劲;全面升级改造日间照料中心,购买智能按摩椅、养生足浴盆等康养设备;根据季节特点定期编印健康简报,结合老干部健康状况制订个性化康复护理方案;引入心理测试评估系统,及时了解掌握老干部心理健康状况,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干预……“所里关注落实了一些我们都没想到的服务细节,让我们感到很贴心很安心。”一名老干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