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学有所思丨做挺膺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姚邢 责任编辑:杜圣智
2025-05-23 07:11:37

做挺膺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姚邢

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习主席指出:“要充分激发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新征程上,我们要把广大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激励广大青年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树正了,青年才能立得正、行得稳,健康成长。习主席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面对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复杂形势,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冲击,固根与毁根、铸魂与蛀魂的激烈较量,广大青年更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构筑精神高地、培植精神家园。要加强对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广大青年从内心深处厚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要从青年特点出发,善于用“青言青语”同青年交流,着力帮助他们解开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的思想困惑,引导广大青年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厚植爱国情怀。回溯历史长河,屈原“悲壮投江”、苏武“持节牧羊”、文天祥“宁死不屈”等篇章从未褪色,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言广为传诵。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也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广大青年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的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之中。

勇于创新创造。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也是推动各领域创新发展的生力军。逐梦广寒的“嫦娥团队”平均年龄33岁,建设空间站的“天宫团队”平均年龄32岁,“天眼团队”平均年龄30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习主席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广大青年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既奇思妙想、“无中生有”,努力追求原始创新,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善于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成果更多更快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始终拼搏奋斗。拼搏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既面临着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广大青年要深刻认识到,价值不应只用结果来衡量,奋斗的意义在于过程中品格的锤炼、能力的提升、精神的培塑、素质的养成,要立足本职岗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