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大力加强战斗精神培育,以高昂的战斗精神投身强军事业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徐立佳 责任编辑:郭妍菲
2025-05-12 07:03:32

大力加强战斗精神培育

■徐立佳

战斗精神培育是战斗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锻造能打胜仗部队的基础工作和永恒课题。习主席指出,“要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大力加强战斗精神培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驰而不息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官兵以高昂的战斗精神投身强军事业。

战斗精神,是军人信念、情感、意志、作风的集中体现,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面对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必须把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摆在突出位置,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战斗精神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力量之源。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军队能打仗、打胜仗,固然要靠战略战术,要靠体制机制,要靠武器装备,要靠综合国力,但没有战斗精神,光有好的作战条件,军队也是不能打胜仗的。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战争,突发性、毁伤性、残酷性空前增大,对战斗精神培育提出更高要求。确保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顺利实现,既要锻造打仗本领,也要砥砺血性胆气,强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提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精气神,以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

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是使命召唤、任务所需。和平是对一支军队最大的奖赏,但承平日久也是战斗力最大的腐蚀剂。新时代官兵大多在和平环境中成长起来,长期和平环境容易导致个别官兵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淡化,以不打仗的心态做打仗的准备,心思精力偏离备战打仗主责主业。要切实从思想上警醒起来,旗帜鲜明向“和平积弊”开刀,切实把战斗队思想立起来,把战斗力标准落下去,持续激发官兵旺盛备战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为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战斗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联培共育才能协同发力。战斗精神培育,是通过认知深化、情感升华、意志磨炼、心理支持,将知、情、意相统一形成制胜强敌内在精神力量的复杂过程,关乎培育对象、内容、方式、环境等多种因素,涉及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贯穿部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各个方面。加强战斗精神培育要内外联动、上下互动,综合施策、联培共育,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共为的工作格局,引导官兵坚定理想信念、磨砺战斗意志、锤炼战斗作风。

血性不是天性,胆魄需要淬炼。战斗精神不会天生而来、说有就有,必须遵循内在生成机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战训磨砺、文化熏陶、政策激励等联动发力,实现精神动能的深层激发,从而增强战斗精神培育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战斗精神培育的中心环节。培育战斗精神,要从思想上入手。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上的自觉。当前,我军所处社会环境、使命任务、官兵成分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官兵思想更加活跃、价值追求更趋多元。战斗精神培育只有建立在官兵思想进步和科学认知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刻入官兵灵魂深处、融入官兵血脉基因。要把理论武装、信念铸造贯穿于战斗精神培育全过程,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我军根本职能教育,端正革命军人价值追求,解决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等根本性问题,夯实官兵听党指挥、担当使命的思想政治根基。

把战训磨砺作为战斗精神培育的基本途径。在缺乏实战检验的情况下,锻造战斗精神主要靠训练。要积极适应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对官兵作战能力、打赢信心、战斗意志提出的新挑战新考验,把战斗精神培育作为重要任务融入实战化军事训练各个方面,渗透到每个训练课目、每个训练步骤。要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在艰苦严格的训练中、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在严峻复杂的军事斗争中摔打磨砺部队,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加强心理教育训练,强化战斗作风养成,让战斗精神在实战化训练中淬炼升华。

把文化熏陶作为战斗精神培育的丰厚沃土。习主席指出,要结合各部队传统和任务特点,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培养部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战斗精神作为支配和影响军人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深深植根于民族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土壤,受到强军文化的滋养、熏陶。要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资战,充分发挥强军文化在磨砺战斗意志、锤炼战斗作风、增强战斗本领等方面的作用,把文化熏陶贯穿于战斗精神培育全过程,积极创作富有战斗格调的文化产品,开展洋溢战斗激情的文化活动,立起强军文化砺战打赢指向,以文化力助推战斗力提升。

把政策激励作为战斗精神培育的重要保证。政策制度管根本、利长远。激发革命军人战斗精神,既要强调牺牲奉献,又要注重发挥政策制度的调节作用。要着眼促进战斗精神生成、强化和保持,把培育要求贯彻体现到部队各项规章制度之中,进一步完善战斗精神培育的制度机制,推动形成有利于战斗精神培育的政策合力。要用好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细化完善贯彻落实措施,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激励广大官兵心无旁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打赢。要强化按打仗标准选人用人的政策导向,让想打仗谋打仗能打仗的优秀军事人才脱颖而出、得到重用,把广大官兵的精神状态激发出来、奋进力量凝聚起来。

加强战斗精神培育,重在落于实践。必须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措施办法、一体联动实施、跟进督导落实,狠抓战斗精神培育和战斗作风养成,大力强化官兵战斗血性和打赢意识,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培育战斗精神重心是基层官兵,重点是各级领导,关键在以上率下。必须把领导机关与基层单位有机结合起来,以上带下、上下联动,切实增强战斗精神培育的整体协调性。各级党委要把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放在重要位置,军政主官要当好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要主动谋划工作,机关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基层部队要根据上级部署要求确保培育工作有力有效落地。要结合军事训练考核、作战能力检验评估、重大任务总结等工作,加强战斗精神检查考评,形成有利于战斗精神培育的舆论导向、工作导向、用人导向、政策导向。

院校部队衔接共育。院校同部队对接越精准,课堂同战场衔接越紧密,培养的人才就越对路子。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必须推动院校与部队紧密结合、有机衔接,提升合力育人成效。要把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作为院校和部队军事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追求,一方面融入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从兵之初夯实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根基和素质本领;另一方面融入部队练兵备战不同岗位实践,区分不同人员类别,把握共性要求,突出个性特点,抓好内化转化,增强战斗精神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训练协同共生。战斗精神培育是一个思想认知和实践磨砺相统一的过程,既要靠教育激发,也要靠严格的训练和管理。要坚持把战斗精神培育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常态化军事训练和经常性管理,注重结合渗透,形成有机整体,既通过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又通过战训任务提升打赢本领、砥砺意志品质、培塑军人作风。要把练技术练战术与强思想转作风结合起来,把抓训练抓管理与抓培育抓养成结合起来,推动部队战斗意志在教育训练中锤炼强化、战斗作风在严格管理中塑造养成。

军队地方合力共建。战斗精神不仅要靠部队自育,也要靠社会共育。要把浓厚军营战斗氛围与营造崇军尚武社会风尚结合起来,努力畅通军地协作渠道,扎实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落实优抚优待政策,倾力解决官兵后顾之忧,着力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激励官兵矢志爱军精武、勇于牺牲奉献;广泛开展英模人物学习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军队、尊崇军人的良好氛围,集聚爱军拥军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