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从输血到造血,他们把担当留在边陲喀什

来源:“西京医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石秀兵 施俊先 责任编辑:张诗梦
2025-11-11 17:48:28

有一种选择,叫奔赴远方

有一种责任,叫医者担当

有一种情怀,叫炬火成光

对口帮扶第947医院一年中

麻醉科王小慧

烧伤与皮肤外科计鹏

病理科克祯彧

三位西京医者在祖国边疆

用专业与坚守

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支医”故事

“王医生,急诊剖宫产,产妇合并心脏病!”“收到!我马上过来!”

深夜十一点,麻醉科王小慧主治医师接到电话后,从值班室迅速起身,赶往手术间。在947医院,作为驻点帮扶的麻醉医师,她早已习惯了这种午夜时分的紧急“召唤”。

手术室里,监护仪的滴答声格外急促。王小慧赶到后,看到患者面色紧张,将手稳稳落在产妇肩上。“别担心!在这里你很安全,宝宝也会很安全!”面对此类高危产妇,她决定采用对循环影响最小的椎管内麻醉,并全程监护产妇生命体征。20分钟后,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寂静,母子平安。

她不仅高质量完成日常手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改变和提升。“在这里,每一台手术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帮扶期间,王小慧高质量完成各类手术麻醉,开展可视喉镜、超声引导椎管内麻醉等新技术,组织“围术期麻醉管理”系列授课,帮助科室建立麻醉后恢复室。

“有时候我们能做的很少,但守护患者安全从来没有小事。从完成每一台手术麻醉到全面关注围术期管理,这里的经历让我对麻醉医师的职责有了更深理解。”她感慨到。

一位边防战士来到第947医院烧伤整形科后神情沮丧……计鹏副主任医师接诊后得知,该战士患有全身多发性脂肪瘤,影响平常生活和训练。

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后,经过反复会诊讨论,决定为他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当天,计鹏副主任医师突发高烧,科室同事都劝他休息。“战友的时间宝贵,军旅生涯更是耽误不起。答应他的事,我一定要做到。”更换手术衣后,马上投身于紧张的手术当中。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组织损伤,加速后期康复,每一次操作都必须精准精细,在团队共同努力下,手术非常成功,不到一周时间,战友顺利康复。

帮扶期间,类似的故事不断上演。从开展皮肤美容缝合新技术,到推动创面修复微创理念;从带领科室开展烧伤战伤系列授课,到培养当地医生独立完成皮瓣手术。为期一年的帮扶,让947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量提升40%。计鹏用精湛医术和仁爱之心,赢得了“老计”这个亲切的称呼。“刚来时大家叫我‘计主任’,后来叫‘计老师’,现在都叫我‘老计’。称呼的变化,是信任,更是亲人味道。”

一位当地患者反复胃部不适,多次就诊未能明确诊断。克祯彧主治医生接到临床科室会诊通知后,立即启动新建远程病理会诊平台。通过西京医院专家团队线上共同阅片,最终确诊为胃角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为患者争取了宝贵治疗时间。

“病理诊断是临床医生的‘眼睛’,精准诊断就是‘重中之重’。”帮扶期间,克祯彧积极推动帮建科室搭建远程病理会诊平台,完成远程会诊30余例。与此同时,她更注重“授人以渔”,通过650余例集体阅片、380余例规范化取材带教,培养了3名能够独立完成常见病病理诊断的病理医师。

“病理诊断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更需要严谨求实的病理精神。”令她欣慰的是,在结束帮扶时,第947医院病理室的质量控制体系更加优化升级,实现了“标本接收-取材-制片-诊断-报告”全流程标准化。远程会诊+本地诊断的双轨模式,也为诊断准确率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真正的帮扶,不是一时的输血,而是持续的造血。一年的帮扶期虽然短暂,但却充实。三位西京医师留下的是先进诊疗技术,是充满暖意的医患故事,是帮扶有期情谊无界的仁心,更是他们并肩奋战的“支医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