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束束星辰微光
照亮希望之路
他们似一弯弯潺潺溪流
汇聚健康之河
对口帮扶丹凤县医院的一年间
他们传新帮带、扎根奉献
用仁心仁术与温暖守护
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支医”故事
从“跟着做”到“独立做”
“孩子呼吸越来越困难,反复发烧不退,我们实在没办法了!” 在丹凤县医院儿科病房里,一名4岁患儿家长满是焦虑。“从检查报告看,孩子不仅患有颅内胶质瘤,还合并支气管扩张与反复肺部感染,病情比较危急。”西京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李敬娴对患儿家属讲到。
迅速评估并完善相关检查,李敬娴建议采用儿童支气管镜技术先行肺泡灌洗,清除气道分泌物,针对性抗感染的全周期治疗方案。在丹凤县医院儿科尚未开展过此类操作,为确保诊疗安全高效,经过儿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详细讨论后,最终决定采用李敬娴医师的诊疗方案。
面对这个复杂危重病例,李敬娴没有丝毫犹豫,一边进行精准操作,一边对身旁医生反复讲解步骤要领,在团队共同协作下,成功实施商洛地区首例儿童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
手术有效清除了气道分泌物,通过精准病原学培养,制定针对性抗感染方案,在护理团队与家属的精心照料下,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最终顺利出院。
帮扶期间,李敬娴主治医师通过系统培训,提高对儿童急重症的早识别、早处理,将各类儿童急救技术倾囊相授,使当地医护团队实现从“跟着做”到“独立做”的技术进步。
远离心悸 重获“安心”
前不久,62岁的王阿姨突发胸口不适伴有心慌心悸,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丹凤县医院。经了解得知,王阿姨出现心悸症状已有五年时间,近期症状愈发严重,最近一次心悸竟持续7个小时没有得到缓解。
经过系统检查后,王阿姨被确诊为 “房性心动过速”。由于当地医院处理类似复杂心律失常病症较少,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文亮主治医师结合王阿姨病史、症状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后,决定采用三维标测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通过精准定位心脏病灶,选择微创方式完成消融治疗,从根源上阻断异常电活动,彻底解决致病问题。

在手术团队协助配合下,文亮医师借助三维标测技术精准定位病灶并完成射频消融术。王阿姨心悸症状即刻消失,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二天,王阿姨开始恢复锻炼。“昨天晚上是我这几年睡觉最安稳的一次,衷心感谢大家。”这台手术不仅为王阿姨根除了五年顽疾,更标志着该院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
期间,文亮主治医师同步推行“临床诊疗+技术指导”双轨帮带模式。手术中手把手带教,术后开展复盘讨论,通过专题培训、实操训练,将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核心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思路倾囊相授,让“技术输血”真正转变为“持续造血”。
精心施术 打通“生命线”
58岁尿毒症患者刘叔叔,每周都要到丹凤县医院做三次血液透析,每次透析前的血管穿刺,对他来说都是一场 “酷刑”。由于长期透析,他的动静脉内瘘血管变得脆弱难寻,护士往往要反复扎才能成功。
西京医院肾脏内科杨晓霞主治医师来院帮扶后,创新开展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技术。穿刺针可以在超声辅助下,精准进入目标血管,整个过程顺利,透析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杨晓霞医师耐心细致地为刘叔叔讲解着穿刺技术,并在超声引导下,迅速完成穿刺并建立透析管路,刘叔叔紧皱的眉头也逐渐舒展开来。
这项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极大缓解患者痛苦,更有助于保护内瘘血管,延长其使用寿命,为长期血液透析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系统培训,这项技术已经成为血液净化中心的常规操作。
微毫之间 “全科”守护
一名57岁患者在家属陪同下,来到医院急诊科时,出现严重胸闷气促,双下肢浮肿……
经检查显示,患者罹患肥厚型心肌病且伴有严重心力衰竭,心功能已濒临 “红线”,随时面临生命危险。西京医院全科医学科李红主治医师闻讯赶来,详细查阅病史病历,精准剖析病情,决定采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延长舒张期,减轻流出道梗阻,并使用利尿剂缓解水肿与气短。不到20分钟,一套集药物精准滴定、容量精细管理与康复锻炼于一体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应用而生。
治疗过程中,李红医师跟进治疗,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情况,精细调整液体出入。在团队共同努力下,患者症状显著缓解,心功能逐渐改善。随后,李红医师还为患者建立了完善的随访档案,并向家属建议前往上级医院超声科进一步评估治疗。
李红医师将全科医学“以人为中心、防治结合”的文化理念深深扎根于基层,通过一场场生动的床边教学实战演练,有效提升了受援医院对复杂慢性病综合管理能力。实现了对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关怀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