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我们的眼球里有个“天然小镜头”叫晶状体,眼睛如同精密的照相机,晶状体就是负责聚焦成像的“镜头”,能把光线调好焦,帮我们看清东西。晶状体正常是被纤细的“悬韧带”固定在虹膜与玻璃体之间的特定位置。当这层韧带断裂或松弛,晶状体偏离正常位置,就会引发“晶状体脱位”。这事儿可不小,这个病不光会突然看不清,还可能引发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早懂早应对,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这个“小镜头”长在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像个两头凸的透明镜片。我们看远时,晶状体悬韧带拉紧,晶状体被拉成较薄的扁平状,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近时,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变厚,从而让我们看清近处的物体。帮它“站稳”的是一圈像“细钢索”的悬韧带,一头连镜头边,一头固定在眼球壁上,全靠这“钢索”拽着,小镜头才不会跑偏。
晶状体脱位就是“钢索”断了或松了,小镜头没有支撑后挪位了。轻则看东西会模糊,重则会引发一系列眼部疾病。
“钢索”虽结实,却经不住先天问题和后天伤害。比如有人天生有马凡综合征,个子高、手脚细,“钢索”天生脆,碰一下就容易断;还有些遗传病也会让“钢索”变弱。晶状体脱位最常见原因是外伤,比如打球不小心撞到睛、摔跤撞到眼睛、车祸冲击,甚至被锐器划伤,瞬间的力量能把“钢索”扯断。小镜头一跑偏,身体就会发出信号:比如突然看不清、看东西重影(一只眼也能看出两个)、近视散光突然加重、眼前漂浮着固定黑影,严重时眼睛红疼、头也疼,这可能是得了青光眼,得赶紧去看医生。我们来通过下面的几个例子,进一步的了解这个疾病。
20岁的小李打篮球时被队友肘部撞击了右眼,当时有点胀疼没在意,第二天右眼看不清、看字有重影,去医院检查发现“钢索”断了些,小镜头半脱位,手术固定后才好。45岁的王先生因马凡综合征,体检时发现镜头轻微跑偏,提前处理避免了青光眼。10岁的乐乐玩滑板摔跤撞了眼,两天后说看不清、眼睛疼,原来是“钢索”断了,手术修复后视力才恢复。
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尽快看眼科医生。医生会做专业的检查和相应的对症治疗。虽然晶状体脱位听上去有些恐怖,但其实晶状体脱位能防能治。对于运动爱好者,比如打篮球、踢足球、拳击时务必佩戴护目镜;对于过敏体质者,要及时用抗过敏眼药水,避免用力揉眼;对于高危人群:有马凡综合征家族史、高度近视或中老年人,需定期做眼部检查,控制基础眼病。认清诱因和信号,做好防护,靠医生帮忙,才能护好我们的“小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