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丹巴县民兵巡逻队常态化巡护24处革命遗址——
“那是最美的山河印记”
■唐新 赤列多吉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每当听到这段饱含深情的旋律,四川省丹巴县藏族民兵丁真旺修总会想起阿爷。“阿爷曾是一名红军战士,他带我走过这里的每一处革命遗址,嘱咐我不要忘记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
丁真旺修是丹巴县民兵巡逻队队员。这支巡逻队重点负责巡护该县24处红军长征时期的革命遗址,包括红五军政治部旧址、藏民独立师驻地、红军标语墙等。
“红军长征时曾在这间屋子里开过会,墙上的弹孔至今清晰可辨。”巡查中,队长扎西多吉常给年轻队员讲红色故事,“我听老一辈人说,当年红军在这里养伤,以这堵墙为掩护与敌战斗。现在,我们要像这堵墙一样,把革命遗址守护好。”
巡逻日志记录着队员们日常巡护的足迹。“巡逻巴底镇,发现红军医院周边有杂草,组织队员清理”“16时许,在执行甲居镇巡逻任务时,发现藏民独立师驻地石墙出现裂缝,上报情况后安排人员值守”……
日志中记录的一次“雨中救援”,让笔者印象深刻。7月,丹东镇突降暴雨,危及一处安葬12名红军烈士的墓地。得知情况后,巡逻队扛着铁锹、背着绳索进了山。历经数小时奋战,他们为红军墓筑起“防洪堤”,牢牢护住了革命先烈们的安息地。扎西多吉说:“红军足迹遍布丹巴,那是最美的山河印记。有我们在,就不能让这些印记受到破坏。”
“革命遗址保护工作离不开群众参与。”为了让更多人加入到宣扬红色故事、保护革命文物的队伍中,巡逻队定期下乡宣传革命文物保护常识,组织革命遗址附近的村民到县档案馆,了解红军为老乡挑水、治病的爱民故事,和拥军志愿者一同祭扫革命烈士陵园、宣讲红色故事。
“要进一步完善保护管理体系”“发展红色旅游,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前不久,丹巴县军地联合组织红色文物与英烈保护工作专题研讨座谈会。闻讯,巡逻队队员满心喜悦:“守护红色资源,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高原民兵会用心守护革命遗址,持续助力红色文化传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