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钧正平:从钢铁翅膀到大国之翼,没有人能阻挡我们致胜蓝天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作者:王文博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11-11 17:27:34

1932年,红军攻占漳州。红军战士们发现,机场内的荒草地,一架银灰色、双层翼的飞机卧在那里,上面的弹孔还清晰可辨。

随后,缴获战机的消息很快传开。这群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土佬兵”终于能近距离打量这个“空中怪物”。耿飚后来回忆:“从军团首长到连队士兵,成群结队地涌往机场,去看看‘它为什么会飞’”。

聂荣臻在机前驻足留影,杨得志特意搭车赶了20多里路赶来围观。刘亚楼更是顾不得清点缴获的武器弹药,翻身上马疾驰而至,绕机数圈后便坐进机舱,这里摸摸,那里看看。

这不是红军缴获的第一架飞机。一年前,被我军俘获后命名为“列宁号”的飞机俯冲连投两枚迫击炮弹,助力红军攻破黄安县城,毙、伤敌5000余人,俘敌师长以下官兵近万人。自此,飞机的神威传遍全军,也让“什么时候有我们自己的空军”这个念想,在无数战士心中扎下了根。

我军将缴获的飞机命名为“列宁号”

1940年,黄土高原,常乾坤和王弼在枣园的窑洞前向毛主席汇报了《建设中国红色空军计划》。这个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份空军建设蓝图,字迹密密麻麻,最引人瞩目的,还是每段开头的那一个个“如果”。

枕着小米加步枪、做着空军梦的共产党人第一次想象拥有空中力量的模样。这一步,不仅是构建人民军队空中力量体系的原点,更让赤脚泥泞的农民武装,与天空这块战略高地完成了意味深长的首次交汇。

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刘亚楼出任首任司令员。这位曾钻进缴获战机畅想未来的年轻将领,立下铿锵誓言:“苦难即使像高山,我们也要横下一条心把它搬走;困难即使像海一样深,我们也要迎着风浪把它填平。有铮铮铁骨的共产党人,应该有勇气有魄力,创造世界空军建军史上第一流的速度。”

此后的岁月里,人民空军在曲折中砥砺前行,不断刷新着世人的想象。

1950年毛泽东同志为空军题词:“创造强大的人民空军,歼灭残敌,巩固国防。”同年,人民空军入朝作战,直面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军。当时苏联援华空军总顾问直言:“你们要与美军作战不是不可以,但那应该是许多年以后的事情,绝不应该是现在!”

但铁的事实是,我们的空军在滚滚天火里毫不示弱地与强大的美国空军叫板过招,战绩斐然。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的范登堡不禁惊叹:“共产党中国几乎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这群年轻的战士,用执着与勇气丈量天空,以钢铁翅膀捍卫了国威军威。

王海大队鹰阵合影

时光流转,人民空军已走过76载峥嵘岁月。一代代空军人驰风挟霞、搏雷电、驭长空,将昔日的一个个想象变为现实,大国之翼已然同风而起。

当“那款战机再没在中国近海出现过”的话题冲上热搜,我们猛然想起,留下《夙愿》的王伟,已经离开我们24年。

当“全球首款双座5代战斗机”歼-20S亮相阅兵场,轰鸣掠过天际,我们才惊觉,歼-20首飞打脸狂妄言论已是14年前的往事。

当“海峡雷霆-2025A”演练中,我战机与宝岛中央山脉同框,那一刻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底气,写满海天之间。

“海峡雷霆-2025A”演练我战机与宝岛中央山脉同框

善战者,动于九天之上。以过去的标准衡量,我们的装备与训练已今非昔比,但以今天和未来的视野审视,我们仍需在追赶中突破、在超越中前行。

今天,勇敢依旧是人民空军的底色,但智慧的含量早已急剧上升。如果说托举飞机的是空气动力学,那么托举空军的则是“思想动力学”。在这个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的时代,人民空军的每一次起飞,都承载着时代之重、民族之重、人民之重。

懈怠者,终将被历史洪流淹没;奋进者,方能续写蓝天传奇。没有人能阻挡我们致胜蓝天,人民空军必将以永不懈怠的姿态持续超越,不断打破外界的想象,刷新自身的高度,续写新的荣光。

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