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谈②
■蒋月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当下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军的突出特点,也是确保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的现代化。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维护国家安全,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的,是起定海神针作用的。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既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指南针,也明确了方法论。对我军来说,只有一以贯之地处理好斗争、备战、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战领建,强化战建统筹,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进一步突出战的牵引、提升建的效能、强化备的支撑,形成战、建、备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才能不断把强军事业推向前进,如期实现既定目标任务。
习主席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斗争是破和立的纽带,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斗则得,服则失。”没有伟大斗争,就没有伟大胜利。从有效应对外部军事挑衅,到震慑“台独”分裂行径;从遂行边防斗争任务,到反恐处突维稳……每当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遇到重大挑战时,广大官兵总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依靠斗争赢得一次又一次胜利。事实证明,斗争创造历史,斗争成就伟业,斗争赢得未来。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军事斗争任务艰巨繁重。军事斗争是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打赢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没有斗争精神是不行的。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要求广大官兵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艺术,具备斗争本领,树牢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做到骨头要硬、敢于出击,切实履行职责使命,有效维护党、国家和人民利益。
国不可一日无防,军不可一日无备。对军人来说,备战甚于防川,止战高于胜战。广大官兵只有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备战状态,才能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情况,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必须做到“有一根弦我们紧绷着,有一种使命我们肩扛着,有一片风浪我们紧盯着,有一声号令我们等待着”。
未来并不在过去和现在的延长线上,机械化战争的“图”难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骥”。今天的备战,是为了打赢明天的战争。我们的备战,必须走在时代前列、对手前面。尤其要清醒地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进入加速发展期,一系列前沿性、颠覆性、战略性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混合战争、代理人战争有新的发展,无人作战、认知攻防等新的作战方式层出不穷,“战争的脸”不停地在改变。我们唯有做明天战争的明白人,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按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搞训练、抓备战,才能做到一旦有事,迅即上平台、入体系、用数据,真正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
军队是要打仗的,而且是要能打赢的。仗怎么打,军队就怎么建。斗争、备战都离不开建设这个基础和支撑。抓好建设,必须按照战的要求,提高斗争本领、打赢实力,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如果脱离了备战打仗,看似搞了一些建设,实际上会造成很大浪费,不但影响战斗力提升,还会贻误军事斗争准备时机。
当下,我军“十四五”规划建设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建设将迎来开局。越是在这个承上启下的时期,越要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坚持以作战需求为牵引,坚持作战与建设统一筹划、全面兼顾,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坚决纠正同实战要求不符的一切思想和行为,才能为斗争和备战打下坚实根基,确保部队全面建设经得起实战检验。
斗争不退让,备战不止步,建设不停歇。三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新时代打赢能力,为了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为了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当年,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我军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既发展壮大了人民军队,又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新征程上,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要求我们学会“弹钢琴”的艺术,整体运筹备战与止战、维权与维稳、威慑与实战,扎实做好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同时,锚定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标准推进规划落实,坚持把实战能力建设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强化先进战斗力有效供给,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