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期间,一张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几名身着橙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坐在长凳上,抬头仰望天空中呼啸而过的战鹰。他们的目光,饱含人民群众对“大国之翼”的自豪和对加快建设强大人民空军的期盼。
11月11日,是人民空军成立76周年纪念日,全国多地通过多种形式为人民空军“庆祝生日”:在许多城市的机场、地铁、商场、标志性建筑等,主题宣传片循环播放,“灯光秀”表演点亮夜空,人们争相与“空军蓝”合影……一场场活动,成为一堂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请看一组报道。
——编 者
祖国的蓝天,我们一起守护
——多地军地合力开展航空航天主题国防教育活动扫描

华坪女高学生走进空军某部参观。陈李强摄
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大山的孩子”爱国防
■杨白冰 吴劲梅
“这是在九三阅兵中受阅的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战机歼-20S模型,今天将它送给学校。”近日,一位退役军人走进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华坪女高”),向“七一勋章”获得者、校长张桂梅赠送一架战机模型,作为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教具。
此次捐赠并非华坪女高首次与空军结缘。自2018年起,张桂梅每年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实践课”活动,带领学生到当地空军驻军部队近距离了解部队建设发展,增强国防意识。
“他们的脸庞稚嫩,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2023年10月,张桂梅带领华坪女高140余名师生走进南部战区空军某部。战机前,张桂梅带领师生为官兵演唱歌曲《万疆》,传递对部队的热爱与向往。
2024年8月,张桂梅带着300余名学生来到空军某部参观见学。“姐姐,女生可以考军校吗?”“姐姐,女生当兵身高要求是多少?我有一个胎记影响入伍吗?”该旅一名女干事以自己从大学校园入伍并通过努力成功提干的经历,为学生们一一作答。
在张桂梅看来,国防教育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她创新教学方法,在华坪女高开展常态化国防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国防教育授课,开展军事训练和国防知识竞赛,定期组织师生到军营参观。“这些‘大山的孩子’将来都是国家的栋梁,应当尽早在她们心中埋下热爱国防的种子,让她们懂得什么是家国情怀。”张桂梅常说。
毕业于华坪女高的李世漪,2021年大学毕业后报名参军,入伍到空军某部,成为一名通信兵,如今她已顺利转改军士。
“张妈妈,祝您教师节快乐!”9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空军某部官兵专程来到华坪女高看望张桂梅,同时鼓励女高学生踊跃报名参军。
如今,坐落于滇西高原的华坪女高,与“空军蓝”已结下不解之缘。“我们培养的不仅是大学生,更是对国家有用的人。”华坪女高已构建一套“红色教育”体系: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校园里处处可见国防教育展板,教室中张贴着全军十大英模挂像,国防教育之花在校园绚烂绽放。

南京市小营小学老师指导学生试飞自制火箭。王艳秋摄
江苏省南京市小营小学
爱上蓝天的“小小兵”
■唐 锁 练红宁
“3,2,1,放!”
江苏省南京市小营小学校园里,四年级六班学生牛陈宇、许弼祥和刘思辰手持自制的“弹力火箭四号”,进行第3次试发射。口令发出,“火箭”直冲天空,上升到预定高度后,降落伞打开,带着“火箭”缓缓飘落。
“成功啦!”他们开心地欢呼起来。
这3名学生是小营小学“小小兵航空研究院”攻关小组成员。不久前,他们接到老师下达的“航空探索挑战”任务:制作一支能自主发射的火箭,在学校举办的发布会上展示。讨论制作方案时,有学生觉得做“水火箭”材料更简易,有人提出“试试弹力火箭,更有新意”。最后,他们决定制作后者。
许弼祥从爷爷的工具房找来几根树枝,牛陈宇带来家里的空可乐瓶,刘思辰则拿出自己的竹蜻蜓玩具。“树枝做弹弓架,竹蜻蜓当螺旋桨,可乐瓶剪成火箭的形状。”在发布会上,牛陈宇介绍他们的制作过程及试发射经历,“第一次试发射的时候,‘火箭’歪歪扭扭飞了半米高就掉下来,第二次刚升过头顶,‘箭体’又一次砸了下来。”当他们垂头丧气时,学生张舒尧走了过来。“我查过资料,弹力火箭的皮筋数量很关键。”她指着设计图建议,“你们可以多绑几根皮筋,再把竹蜻蜓的叶片改大一点。”他们按照这个方法进行改进,把竹蜻蜓的叶片剪得更宽,用热熔胶牢牢粘在箭体上,第三次试发射最终成功。
“‘热情+坚持+创造力’就会成功,你们离真正的航天工程师又近了一步!”讲评环节,科学指导老师陈艳艳说。
南京市小营小学是首批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2022年,在部队支持下,学校建成东部战区空军青少年航空体验馆,配备仿真模型、互动触屏、3D全息投影、飞行模拟器等设施,为学生提供专业翔实的航空航天知识普及。运-20机舱模型内的VR观影和虚拟换装最受师生欢迎。大家不仅可以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观看影片,还能进行虚拟换装,模拟穿上飞行服、戴上飞行头盔等。
为了帮助学生们培养航空兴趣、激发创新动力,学校还邀请相关专家和部队官兵开办专题讲座,成立“小小兵航空研究院”,在老师指导下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实践探索。
走进小营小学校园,“小营号”飞机模型、摆放着军事训练器材的“我是小小兵”国防园、“雏鹰·志”国防文化墙……军事航空元素遍布校园各个角落。
“我们希望通过沉浸式体验,为童心插上飞翔的翅膀,播撒强国强军、心系国防的种子,培养爱祖国、乐探究、勇创新的新时代少年。”校长戴守能介绍,学校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与招飞中心、部队军史馆等单位共建合作,让更多学生努力成长为国家栋梁。

长春市民在蓝天公园参观。王 昱摄
吉林省长春市蓝天公园
这里的航展“不落幕”
■张焕荣 王 昱
深秋时节,天气转凉,位于吉林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附近的长春市蓝天公园,却热闹不减。
在公园“天空之眼”景观区域,航空航天主题园林微景观随处可见。前不久,由长春市委、市政府多部门联合组织的“航空盛宴 逐梦蓝天”主题园林微景观设计技能竞赛落下帷幕,“共筑蓝天梦”“飞越寰宇”“飞天·逐梦”等数十件获奖作品在园区展出,吸引不少群众驻足。
长春市绿园区园林管理中心参赛队伍设计的“飞越寰宇”景观,让两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机歼-5和歼-35,以腾空而起的姿态“同框”。战机之间串联的蓝色条带螺旋上升,寓意人民空军不断发展壮大。
“妈妈,长大后我也能开上先进战机吗?”景观旁,一名小女孩问道。妈妈回答:“当然可以,但你得先当上飞行员。”
蓝天公园开放之际,正值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之时。作为航展重要配套区域,当歼-20长空展翼、“红鹰”表演队演绎惊险特技动作时,公园观景台成为沉浸式国防教育课堂。许多没有预约到航展门票的群众,在这里眺望先进战机翱翔蓝天。“运油-20的空中加油能力如何”“空警-500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航展间隙,“飞鸟市集”的航空知识互动问答区吸引大批群众参与。
航展落幕,蓝天公园的国防课堂并未断线。漫步公园,笔者发现,国防教育元素融入景观设计。城建部门精心打造的“十里航迹路、百年航空史”主题游览路线,串联起中国航空事业从起步到腾飞的关键节点,等比例还原的战机模型整齐陈列,辅以翔实的图文介绍。
夜幕降临,公园内,《我爱祖国的蓝天》演出与无人机表演遥相呼应。“这座占地百余公顷,集休闲、娱乐和国防教育功能于一体的航空主题公园,不仅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好去处,更以‘航空+文旅’的融合创新模式,为普及航空航天知识、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注入新动能。”蓝天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在公园常态化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打造‘不落幕的航空课堂’。”

乌鲁木齐市第135中学航空教育实验班学生上国防教育课。魏宏涛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35中学
托举“雏鹰”的实验班
■周叶青
秋日晨曦中,远处天山山脉覆盖着皑皑白雪,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35中学的操场上传来阵阵口号声。一群身着迷彩服的少年正在进行抗眩晕训练,旋转、平衡、俯冲模拟,动作一气呵成。
他们是新疆首个航空教育实验班的学生,也是学校空军主题国防教育最活跃的成员。
2025年7月,学校面向全市4万余名初三学生展开特殊选拔,严格按飞行员标准体检,再结合中考成绩择优录取。最终,30名少年脱颖而出,成为航空教育实验班的新生。
“这次选拔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寻找对蓝天有向往、对国防有热忱的青少年。”学校党支部书记刘文清介绍,航空教育实验班的成立是学校“雄鹰奋翅”国防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学校以航空教育实验班为牵引,将空军主题国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点燃学子们逐梦空天的热情。
一天两个30分钟的大课间,是实验班学生的专项体能训练时间。他们还利用晚自习时间,学习航空航天理论知识。“抗眩晕训练非常考验意志力,但一想到驾驶战机直冲云霄的场景,我就觉得再难也能克服。”学生曾宁宇在训练日志中写道。
航空教育实验班的成立,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全校国防教育的涟漪。学校总结推广实验班经验,推出“五个一”国防教育活动:每周一次军事讲座、每月一次军营参观、每学期一次模拟对抗演练、每年一次国防体育节、每届一次航空主题研学。
在近期举办的“空天知识竞赛”中,全校千余名学生参与角逐;学生自发成立航模制作、战争史及轻武器研究等5个军事类社团;在各大军事院校的招生宣讲会上,礼堂座无虚席……“航空班的榜样力量,让更多学生意识到国防是每个人的责任。”校长李国华说,“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成为国防建设的参与者。”
夕阳西下,航空教育实验班学生结束训练,列队走过操场一旁矗立的空军战鹰主题雕塑。晚霞映红了天空,整齐的队列、准备起飞的战鹰剪影与“矢志空天、追求卓越”的标语交相辉映。
制图:扈 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