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长征副刊丨抗美援朝艰难决策始末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徐 彤 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5-10-19 07:16:09

抗美援朝艰难决策始末

■徐 彤

75年前的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在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之际,回顾当年艰难决策过程,可以帮我们更加细致了解这段历史,更加深刻理解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部署的重心在南线。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两天后,美国公然武装介入朝鲜内战并入侵中国台湾海峡,朝鲜战争的性质即由内战转变为美国侵略、朝鲜人民反侵略的战争,而朝鲜问题也与中国的主权尊严联系到一起。从战略全局考虑,解放台湾的任务因此被推迟。随着战局发展,美军不断向三八线逼近,日益威胁我国东北边境安全。在朝鲜方面向我国提出出兵援助的请求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出兵问题进行了反复斟酌、讨论、研究,并同步向苏联方面提出武器装备援助和出动空军支援作战的条件,以求得军事上的更大把握。由于出兵问题牵涉甚广,涉及国内、国际各方因素甚多,中共中央很难下定决心。这一决策过程因而格外曲折,在不出兵、出兵、暂缓出兵之间来回变动,直至最终作出出兵的决定。对于这段历史,担任过毛泽东同志秘书的胡乔木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使毛主席很难下决心,其中一件事就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

美国军队侵略朝鲜以后,其空军不但对朝鲜滥施轰炸,而且自1950年8月27日开始,不断入侵我国领空,对我东北边境地区的城镇、乡村进行侦察、轰炸和扫射,对我国进行战争挑衅。面对拥有核武器的头号军事强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是选择忍气吞声,还是奋起抗争,我国必须尽快作出决策。

9月15日,侵朝美军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实施登陆。自此,美军和南朝鲜军转入全面反攻,朝鲜战局发生逆转。10月1日,金日成给毛泽东致信,向中国政府提出出兵支援的请求。同日,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也建议中国至少派出五六个师,掩护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在接到朝鲜方面的请求后,10月2日下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朝鲜战局和中国出兵援朝问题。会上多数人不赞成出兵,遂决定4日召开扩大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继续讨论。毛泽东要周恩来派飞机到西安,接彭德怀到北京参加会议。当天,毛泽东给斯大林回电表示暂不出兵。

3日,周恩来约见时任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请他转告美国政府,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中国的参战底线:“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事前,周恩来专门对他的翻译讲,一定要把我讲的话翻译准确,特别是我们要管的“管”字,一定要翻译准确,体现出应有的分量。这是我国试图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一次重要努力。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却认为这只是对美国的恫吓,因而忽略了中方的警告。

4日下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进行讨论。参会人员以对党和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坦陈己见,认为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打这一仗。毛泽东说:“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5日上午,毛泽东请刚到京的彭德怀到中南海,面谈出兵援朝问题。毛泽东提出请彭德怀挂帅出兵。彭德怀表示:我服从中央的决定。当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召开。彭德怀慷慨陈词支持出兵产生了重要影响,与会者就出兵接近达成共识。会议最后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定由彭德怀率志愿军入朝作战,并决定由周恩来等人去苏联同斯大林会谈。此处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得知这件事后,马上向彭德怀主动请缨,要求参军上战场,并得到了毛泽东的同意。彭德怀称毛岸英为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后来,毛岸英入朝作战,在第二次战役中英勇牺牲。毛泽东的好友周世钊非常惋惜毛岸英的牺牲,提出不应派他去抗美援朝。毛泽东却说,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毛泽东以其非凡的气魄、胆略和担当,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作出了表率。

战局发展瞬息万变。7日,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已无可能。当天,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将前一天晚上拜会毛泽东时的意见电告斯大林。毛泽东从战机的紧迫、出兵员额的承诺、到出兵条件的匮乏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中国派军队到朝鲜“最起码要派出9个(师)”,但这些部队的武器、技术装备、运输工具、经费等只能完全依靠苏联的援助,意在催促苏联尽快作出援助保证。8日,毛泽东签署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向金日成通报了中国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决定。同一天,根据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周恩来等人离京前往苏联,准备直接与斯大林会谈,以求得到一个关键保证,即苏联提供军事援助,特别是出动空军掩护志愿军地面部队作战。

紧接着,“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出要求北朝鲜投降的通牒。金日成于9日紧急召见我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希望中国尽快出兵。次日,彭德怀赴东北就职,并确定了志愿军出动的计划,决定志愿军部队于10月15日出动,至10月20日至迟22日全部集结于朝鲜北部预定战场,待机歼敌。毛泽东回电批准了彭德怀的这个计划。

10月11日,周恩来等人抵达苏联高加索黑海边的克里米亚,同在此休养的斯大林会谈。周恩来介绍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出兵援朝问题的情况,说明中国的实际困难,提出只要苏联同意出动空军给予空中掩护,中国就可以出兵援朝,同时要求苏联援助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所需的军事装备。而谈判结果是,苏联可以完全满足中国抗美援朝所需的飞机、大炮、坦克等军事装备,但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须待两个月或两个半月才能出动支援志愿军的作战,请中国就这一结果再作选择。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决策层不得不重新考虑是否坚持出兵。第二天,毛泽东致电斯大林,表示已命令中国军队停止入朝计划。当晚,毛泽东急电彭德怀等人,指示我军各部仍在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同时指示彭德怀等人立即回北京再作研究讨论。

此时,战场态势不容乐观,大量美国军舰活动于咸兴地区海面并发起轰击,似有再一次发起两栖登陆作战的可能,势将对中、苏、朝边界构成极大威胁。1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再次讨论中国出兵问题,研究没有苏联空军掩护的情况下要不要参战和如何参战的问题。彭德怀从军事角度提出,苏联“这是半洗手,但他们能满足我军的武器装备,也可以打”。毛泽东指出:即令打不过也好,美国总是欠我们一笔账,我什么时候想打,就可以再打。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一致认为,即使苏联两个月或两个半月不能出动空军掩护,志愿军也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毛泽东在会后发给周恩来的电报中说,会议决定还是立即出兵,这样做不仅是考虑到中国东北的安全,而且是为世界全局着想,出兵“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反之“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毛泽东基于这种理由要求周恩来再做努力,敦促斯大林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承诺:第一,苏联的武器装备“只能用租借办法”,即由苏联提供贷款购买;第二,苏联空军如能于两至两个半月内参战,中国则可“忍受一些损失”;第三,苏联空军出动为北京、天津、沈阳、上海、南京、青岛等城市提供空中保护。毛泽东指示周恩来必须坚定不移地转达中国决策层的结论:“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而目前的困难就是对以上三项援助还没有把握。这是中国答应出兵的最大让步,也是继续催促苏联尽快提供支援。

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周恩来紧急约见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莫洛托夫,转告了毛泽东电报的内容,请他立即向斯大林报告。14日,斯大林同意以信用贷款的方式向中国军队提供军事装备,承诺将在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后,出动由16个喷气式飞机团组成的空军掩护志愿军在朝鲜作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中国出兵的基本条件。当天,毛泽东致电周恩来,重新拟定了一个军事计划,决定我军于10月19日开动。而要待“我军装备训练完毕,空中和地上均对敌军具有压倒的优势条件”(即苏联武器到达后),“6个月以后再谈攻击问题”;并指示他再向斯大林确认,苏联空军能否在两个月内到朝鲜作战和保护中国的大城市,以及能否用租借方式提供军事援助。

鉴于日益紧迫的战争形势,中共中央政治局经过反复交换意见,终于确定了出兵后的作战计划。15日晨1时,毛泽东令志愿军于10月18日至迟10月19日开始渡江前进;又以周恩来名义致电倪志亮转金日成,请即派一位熟悉道路同志,于10月16日到安东接引彭德怀与金日成会面。至此,出兵已势在必行。此时,战局又出现新变化,三八线上的美、英等军准备继续向平壤进攻,前线危急。毛泽东当即致电彭德怀等人,指示先头军最好能于17日出动,23日到德川地区。可见,为了尽可能争取主动,出兵时间不得不往前调整。志愿军先遣侦察人员也奉命先行入朝对行军道路进行勘察。在16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师以上干部动员大会上,彭德怀正式宣布了中共中央政治局13日关于出兵援朝的决议。

然而,就在志愿军严阵以待、准备开赴朝鲜之时,苏联方面又生出变数。斯大林在出动空军掩护的问题上又一次后退,改为只派空军到中国境内驻防,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后也不准备进入朝鲜境内作战。有鉴于此,毛泽东通知彭德怀等人停止执行17日入朝的命令,指示“先头两个军请准备于19日出动,明日(18日)当再有正式命令”。

18日,周恩来和彭德怀均已回到北京。毛泽东再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中国出兵援朝问题。大家根据周恩来介绍的与苏联会谈情况,以及彭德怀介绍的志愿军准备入朝情况,又一次讨论了是否出兵,并最终作出参战的决定。此时,“联合国军”已进占平壤,并迅速向北穿插进攻,先头部队距中朝边境仅约10公里。毛泽东说:“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这是战局的发展、国境线的安危迫使中共中央作出了最终决策。会议决定,志愿军19日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至此,中共中央终于下定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出兵决心。当日晚9时,毛泽东电令邓华等,务必于19日率军进入朝鲜。

从10月1日晚金日成要求中国出兵,到中国出兵决策的过程彻底完成,不到20天,却似乎走过一个漫长的路程。10月19日夜,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秘密渡江,入朝作战。

事实证明,斯大林在没有证实中国参战的决心之前并不打算松口。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向朝鲜境内出动后,苏联空军从1950年11月1日开始,在中朝边境鸭绿江地区上空与美国空军作战。从1951年第二季度开始,苏联空军秘密出动至朝鲜境内清川江以北地区上空,担负掩护铁路运输和掩护后方目标的作战任务,直到朝鲜战争结束。

从中共中央作出出兵援朝的重大战略决策至今,已有75年之久。回溯往昔可见,这一英明决策,为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建设发展赢得了和平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