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建议收藏!手腕“减震器”损伤后的处理指南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志慧 汪卫东 责任编辑:徐占虎
2025-10-19 06:57:07

手腕“减震器”失灵怎么办

■李志慧 汪卫东

最近,战士小李在拧毛巾、转门把手时,经常感觉手腕隐隐作痛,便来到东部战区总医院就诊。该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谢财忠仔细问诊后,判断小李是手腕的“减震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受伤了。

什么是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TFCC是手腕关节尺侧(小拇指侧)的一个复合结构,由韧带、肌腱和纤维软骨共同组成。它就像手腕关节中的“半月板”,连接着尺骨、桡骨和腕骨,既可以维持关节稳定性,还承担着力量传递及缓冲压力的功能。

TFCC常被称为手腕关节的“减震器”,这是因为它在日常的手腕活动中可以起到关键的缓冲作用。我们在提重物或做手部支撑动作时,手腕会承受来自外部的冲击和压力。TFCC能够吸收并分散这些力量,减少骨骼间的直接摩擦和撞击,从而保护关节结构不受损伤。一旦TFCC受损,手腕的缓冲机制就会减弱,容易出现手腕疼、无力、活动时弹响或卡顿等问题,严重影响手腕的正常功能。

在军事训练中,TFCC损伤主要包括急性损伤、暴力扭伤和慢性劳损3种。急性损伤主要是摔倒后用手撑地所致。用手撑地会使手腕过度背伸(手背向后弯)或旋转,可能瞬间压伤或撕裂TFCC。暴力扭伤主要是腕关节遭遇突然、高强度的外力冲击所致,如掰手腕较劲过猛、器械训练(如单双杠下杠不稳)、搬运重物失手导致手腕猛力扭转或者手腕外侧直接磕碰硬物。慢性劳损主要与手腕反复负重或旋转有关。长期进行需要大力握持和旋转手腕的训练或工作,如反复操作重型装备、长时间拧螺丝、持续高强度的器械训练(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等,会使TFCC反复牵拉与磨损,久而久之易使其退化、变薄。此外,极少数人天生尺骨相对较长(医学上叫“尺骨正向变异”),TFCC更容易受到挤压、磨损,从而发生损伤。

发生TFCC损伤后应该怎么做?谢财忠主任提示,TFCC怕猛摔、怕硬撑、怕猛扭、怕反复磨。一旦腕部小指侧深部疼痛、旋转无力、弹响,很可能是TFCC损伤,应立即停止引发疼痛的活动,让手腕得到充分休息。急性期(损伤后的48小时内)可冰敷腕关节,每次冰敷5~10分钟,间隔2小时;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TFCC损伤急性期后,可以开始进行阶梯式的康复锻炼。

在损伤后的0~4周,可佩戴支具,保持制动,为TFCC修复创造条件。如果没有支具,也要使手腕处于制动状态,避免用力。同时主动活动临近关节,如手指、肘关节、肩关节,防止长时间制动导致临近关节的僵硬和肌肉萎缩。

在损伤后的4~6周,可以摘掉支具,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腕关节的伸展、屈曲、旋转等活动。同时注意避免手腕负重,如用力拧毛巾和挥手。

康复期满6周后,可进行手部力量性训练。比如,尽力握弹力球5秒,每组20个,每次2~3组;使用弹力带或哑铃进行手腕伸展、屈曲、旋转的抗阻运动,每个方向做20个,每次2~3组。一般通过6到8周的训练,可逐步使手腕力量接近受伤前的水平。

预防TFCC损伤的关键是减少腕关节的过度用力、避免重复性损伤。建议战友们平时做好以下几点,防止TFCC受伤:在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势,还可佩戴护腕或腕部支撑装备;注意强化腕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来维持腕部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