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圩:袭扰破敌见曙光
■范琪琪
赤石圩战斗相关材料。解放军档案馆提供
赤石圩战斗图。解放军档案馆提供
赤石圩,位于广东海丰县赤石镇,地属丘陵,周边多有山峦,西南地势开阔,东南赤石河斜行而过。驻守于此的东江纵队,长期处于日伪顽夹击下,回旋区域狭窄,且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斗争极其艰苦。但他们充分组织和发动群众,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采取游击袭扰战术,削弱敌力量,挫败敌斗志,给日本侵略者及伪顽以沉重打击。
1945年2月,东江纵队第6支队在海丰县大安峒成立。6月1日,日军雷中队等部180余人及海惠联防大队伪军百余人,由大安峒退至赤石圩一带,并于圩边中心学校、观音庵及圩内新街、米街等地分散据守。第6支队灵活机动地对敌实施袭扰,使其不得安宁。
解放军档案馆馆藏东江纵队《战斗情况记录本》“赤石战斗”记载,6月3日晚,我摸清敌在赤石圩边、连圹岭、仔头岭、猪仔岭等地的驻防、布哨情况后,判断“敌在赤石不甚戒严”,决心“对敌一个大杀伤,有可能时消灭其一部分,尤其是驻于圩旁之中心学校及观音庵的一部分或者是猪仔岭的一个排哨”。遂集结近200人(其中民兵43人),于当晚9时由大安峒出发,直取赤石圩。
翌日晨4时部队到达,火力掩护队、突击队、伏击队、预备队、救乡队等按预案迅速在圩北公子帽山和猪仔岭、圩南鲤鱼山和牛屎垭等指定位置布设,“以重机枪放于伸近赤石圩高地一面”,对敌形成包夹之势。5时许,我正面部队发现敌有3人在猪仔岭,即刻扫射,敌均倒地。驻敌闻声迎战,我突击队冲上与敌交火,敌以手榴弹顽抗。后圩内敌增援赶来,摆开阵势向我反冲锋。为避免陷入阵地战纠缠,11时许,步枪班以火力击退敌人,掩护各部退上高山,随即于山顶会合退回原防。经半天激战,歼敌30余人。
此后,第6支队又在沙港、海陇、水口、黄沙潭一带主动出击,毙伤日军30余名,进一步巩固了惠东根据地,强化了粤东抗日力量的整体布局,为东江纵队后续向稔平半岛纵深推进提供了战略支点,成为日后华南地区接受日军投降的重要力量。东江纵队其余各部亦从陆地、海上择机歼敌,捷报频传,其对敌的各类袭扰战斗,虽未予敌致命杀伤,却使日伪难以驻足喘息,士气衰落,意志动摇。档案记载,此后日军投诚就有山下大队等各部14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