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就大国动员理论之基
——国防动员学科建设回顾与展望
■江 宗 张鹏轩
编者按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学科建设,对于一项事业的发展壮大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我国的国防动员学科,萌芽于革命摇篮的红色沃土,奠基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成形于新中国建设和改革时期,开拓于守正创新的新时代。鉴往知来,向史而新。让我们在国防动员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中,准确把握国防动员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实现国防动员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保证。
国防动员学科建设推进会在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石家庄校区举行。受希文 摄
探 寻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必有根。我国的国防动员学科,起源于党领导开展动员活动的理论探索和伟大实践。早在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和井冈山时期的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延安时期的红大抗大,如何发动和组织民众就是一门重要课程。
新中国成立后,时任军事科学院院长的叶剑英元帅在1960年提出,将战争动员学列为与战略学、战役学等相并列的一门学科,并作为一项经常性研究任务。国防大学前身——原军事学院,在院长萧克上将主持下,也开展了战争动员的教学科研活动,副院长贾若瑜亲自讲授动员课程。
198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6次会议,正式将战争动员学列为军事学下设的9个专业学科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战争动员学并入军事学下设的战略学。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颁布后,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将战争动员学调整为国防动员学,并于次年成立军事科学学会国防动员学分会。
自20世纪80年代起,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陆续成立动员专业教研系(室)、研究室,开展国防动员相关教学和科研活动。1996年国防动员学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9年设置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3月,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作序、总参动员部与军事科学院军制部共同编撰的《战争动员学》,成为动员学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此前后,《毛泽东战争动员思想概论》《国防动员概论》《人民武装动员学》《国民经济动员概论》等一批动员学科的理论成果相继问世,逐步形成涵盖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国防动员学科理论体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路走来,国防动员学科一直在创新动员理论、培养动员人才、推动动员实践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支撑性作用。回望国防动员学科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与启迪。
要始终把学习贯彻党的动员指导理论作为根本任务。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深刻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1927年11月,秋收起义部队刚刚到达井冈山1个多月,毛泽东就在龙江书院创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前身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在这里,毛泽东提出的这些重要论断,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战争动员基本理论和课程内容。此后,无论是战争年代的红大抗大,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学院,以及此后的国防大学、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动员学科建设始终把学习贯彻党的动员指导理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这一优良传统一以贯之、从未改变。
陆军指挥学院某教研室组织学员观摩国防动员指挥演练。王键 摄
要始终把动员素养作为领导干部素养的重要内容。位于延安城内二道街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38年4月9日,毛泽东在这里围绕“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对学员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抗大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第二是“学做干部”,“发动民众、组织民众,从政治上从军事上去组织他们”;第三是“下一种决心”。抗大期间,“发动民众、组织民众”始终是核心课程,办学9年艰难困苦,10万英才玉汝于成,像种子一样洒向长城内外,成为各条战线的精英和骨干。1955年首次授衔的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中,半数以上都曾在抗大工作、学习过。革命战争实践雄辩地证明,动员素质是领导干部的重要素质,动员组织能力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能力,动员学科建设在支撑高素质军政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要始终把动员作为我党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支撑。淮海战役,60万人民解放军打败了80万国民党军。胜利的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赞叹:“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释放出来的雄厚战争伟力。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500多万支前民工、40多万辆小推车和无数后方群众的大力支援,赢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成为我党我军动员理论与动员实践相结合,迸发出强大力量的缩影。
动员学科丰富了人民战争理论、培育了胜战英才,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全党抓动员、全军搞动员,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放手发动群众;从解放战争时期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到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的历次动员行动,以及历次国防动员体制的改革、国防动员法规的完善,动员学科都发挥着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导作用。
开 新
奋进新时代,动员启新篇。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国防动员。沐浴在时代春风里的国防动员学科建设,聚焦备战打仗国防动员准备,加强统筹规划,调整结构布局,完善各项要素,构建以国防动员学科为主干,以其他相关学科为支撑,以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国防动员领域学科体系,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特色鲜明的学科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新的时代催生新的动员实践,新的动员实践呼唤新的动员理论。伴随强军兴军的新实践,国防动员学科理论建设迈出铿锵步伐,构建形成新时代国防动员指导理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体系框架。研究新时代国防动员战略指导理论,编修《国防动员学》,编撰《国防动员理论读本》,打造政治动员、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动员、新兴领域动员6个专业领域基础理论。以联合作战国防动员为牵引,开发与现代战争相适配的动员概念,编修系列教程教材,推动应用理论服务国防动员建设发展。深入开展国防动员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一大批研究成果进入军委决策、进入演习演练、进入备战实践,为强军胜战贡献了动员学科的智慧和力量。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初具规模。学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在改革强军的伟大征程中,各级紧紧扭住国防动员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点,坚持正向激励强动力、优化整合强活力,一支专业化的国防动员学科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扎实开展理论研究,聚焦国防动员高质量发展等重大课题深钻细研,一大批服务备战打仗实践的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先后获得多项全军、院校科研成果奖。主动服务演习演训,多次参与军委、战区演习以及省以下国防动员演训活动的筹划与实施,发挥作用明显,受到各级肯定。
衔接递进的人才培养格局初步形成。强军兴军,要在得人。国防动员学科建设承载着人才培养的光荣使命。2017年,在改革中诞生的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设立国防动员系,全军最高军事学府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国防动员专业教研系。目前,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汇聚了一支学历高、阅历广、结构合理、经历复合的国防动员专家教授团队。近年来,军种指挥院校陆续设立国防动员相关专业教研室,部分兵种指挥院校相继开展国防动员相关专业教学活动,逐级衔接递进的国防动员专业初、中、高三级培训体系初具雏形。目前,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动员专业教学实现了对主体主干班次的全覆盖,学院和各军种指挥学院陆续开展动员专业培训,为军委机关、战区、军兵种、省军区等单位源源不断地输送强军胜战所需的新型国防动员人才。
前瞻未来的学科条件建设持续加强。聚焦融入联合作战,高标准创设学科建设实验条件,打造全军国防动员实验室,研发引接国防动员领域相关信息化智能化系统,为实现国防动员系统教学、系统训练奠定坚实基础。持续优化学科建设内外环境,开办《国防动员》期刊,举办国防动员论坛,按照军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规范开设国防动员在线课程,与多家军地单位签订联教联训合作协议,学习交流的平台不断拓展,条件建设的路子越走越宽。
浙江省湖州市国防动员教育学院在湖州师范学院挂牌成立。姜海东 摄
河南省南阳市人防学院组织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训练。李浩 摄
图 强
动员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动员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动员学科建设也永无止境。透过俄乌、巴以冲突的战火硝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情报众筹、兵力派单、精准狙杀、无人攻防等新的作战手段层出不穷,联盟动员、政治动员、经济动员、科技动员等正以新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种种迹象表明,国防动员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间节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动员学科建设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大发展、大跨越的难得机遇,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主动向强图强,聚力打造与有效履行国防动员使命任务相称的学科体系。
紧跟科技之变创新学科。面对汹涌澎湃的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浪潮,面对海洋、网络空间、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异军突起,面对高新科技加快运用于国防和军事领域的时代大势,国防动员学科必须拓宽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动员学科建设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植入智能化的大脑,始终勇立时代发展的潮头,始终把握科技进步的脉搏。
紧跟战争之变建强学科。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不断迭代,“混合战争”“高端战争”威胁日益凸显,国防动员学科建设必须积极适应打赢新时代人民战争要求,适应打赢基于混合博弈的信息化智能化局部战争要求,适应打赢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多域作战要求,重塑理论体系,建强师资队伍,服务动员备战,不断提升支撑打赢未来战争的贡献率。
紧跟对手之变用好学科。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局势,人民军队的使命任务更加艰巨,国防动员学科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着眼不同战略方向、不同军兵种、不同动员领域的动员备战需求,加强国防动员理论特别是应用理论、前沿理论的研究探索,加快新型高素质专业化国防动员人才培养步伐,为深化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
资料整理:薛志亮 江 宗
版面设计: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