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档案】杨仕明,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听觉与平衡觉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主要从事耳科学,擅长耳颅底内镜外科、耳神经侧颅底外科、听觉植入。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于宁,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研究所军事噪声防护实验室主任、医学博士、研究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听觉生理学研究,在噪声性聋的防治与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研究方面有专业特长。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军事噪声指军事演习或战争期间各种武器装备产生的噪声,包括枪炮武器的爆震声、发动机的机械声、军舰汽笛声、电机及通信设备声等。
军事噪声的特点是:噪声强度较高,频率以中、低频为主。一般来说,每天在85分贝以下噪声环境中工作不超过8小时,听力相对安全。如果超出这一噪声限值,可能会造成听力损失。很多军事噪声超过110分贝。如果官兵长期处于军事噪声环境中,且未做好有效防护,就可能导致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有的高声压强噪声甚至会超过170分贝。这类强噪声可导致内耳毛细胞损伤。内耳毛细胞不可再生,一旦受损,则会形成不可逆听力损失,甚至导致耳聋。
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主要分为以下3类:①军事作业听力损失,主要指暴露在军事作业噪声环境中,未进行有效防护而发生的听力损失。②爆震性耳聋(急性听力损失),主要指受到强噪声刺激而造成的听力损失,多为爆破、火器发射爆炸等突发巨响引起。③噪声性耳聋,指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逐渐恢复。若遭受噪声影响的时间过长,则难以恢复,甚至会导致感音神经性聋。
如果官兵出现噪声性听力损失,无法准确接收和传达信息,会严重影响作战能力。提高防护意识,做好防护工作,能有效降低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率。
噪声防护是在不影响军事作业的情况下(即需要保证耳朵对声音的灵敏度),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常见的噪声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种:在无法采取主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尽量远离噪声源、减少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选择自适应型降噪设备;在需要沟通协调的场景下,可选取既能消除环境噪声,又有语音增强效果的降噪工具;特殊作业场景中,可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如进行打靶射击时,可单耳佩戴耳塞,以降低噪声损伤;在噪声环境下执行完任务后,尽量避免噪声接触,以减轻对听力的长期损害。
预防噪声性听力损失,战友们可遵循“戴、堵、张、避、治”五字诀。
戴:科学佩戴防护装具。根据对噪声的不同处理方式,防护装具可以分为被动降噪防护装具和主动降噪防护装具。被动降噪是通过包围耳朵形成封闭空间的方式,来隔绝外界环境。被动降噪防护装具主要包括佩戴耳塞、耳罩。主动降噪是使降噪耳机内的电路产生与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声波,从而和外界噪声直接抵消。如何选择噪声防护装具?在一般作业场景下,使用被动降噪防护装具,即可实现有效防护。在机场、甲板等噪声较强的工作场景下,更适合使用主动降噪防护装具,如主动降噪型耳塞或耳机。部队已配发的耳部防护装具,应按照规定合理使用。
选择好合适的噪声防护装具后,还要学会科学的佩戴方法。在此,为大家介绍耳塞和耳罩的佩戴方法。
耳塞的科学佩戴方法:洗净双手,用拇指和食指搓细耳塞的圆头;左手从头的后上方向外拉左耳耳廓,使耳道变直;右手将搓细的耳塞圆头部分塞入耳道;用手指堵住耳道外道约30秒,直至耳塞慢慢膨胀,塞满耳道。用同样的方法,将耳塞塞入另一只耳道。
耳罩的科学佩戴方法:使用前,耳罩的头带应处于放松状态;将耳罩杯向外拉并放在耳朵上,上下调整耳罩杯的高度,使耳罩的软护垫完全包住耳朵,并确保头带紧紧贴在头上;调整到自我感觉舒适为止。
堵:迅速堵耳,有效防噪。在出现突发噪声情况,如爆炸场景、重型机械运作、飞机起飞和降落,且无法立即离开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护措施时,可通过以下4个步骤进行有效防护:迅速反应。一旦意识到身处噪声环境中,应尽快采取行动。紧密贴合。将手掌紧密地贴合在耳朵上,或者用双手食指封住耳道口。保持稳定。尽量保持手部稳定,避免因手部移动让噪声进入耳朵。就地取材。利用身边适合的物品及时堵塞耳朵,如棉花、海绵、卫生纸等。
张:爆震张嘴,减轻耳压。正常情况下,耳内的压力是一定的。如果处在爆震的环境中,爆震的声波会在耳内外产生强大压力差,冲击鼓膜,造成鼓膜及鼓室损伤。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及鼻咽部的器官,负责调节中耳鼓室的压力。当处在爆震环境中时,可以通过张大嘴巴的方式开放咽鼓管,调节外耳及中耳压力差,防止外部压力过强损伤鼓膜。
避:避免噪声长时暴露。远离噪声环境是预防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关键。处在噪声暴露岗位的人员,可通过科学轮岗的方式,避免长时间接触持续的噪声刺激。官兵在进行射击训练时,还可以拉大左右间隔,防止噪声刺激耳朵。
治:听力下降时及时就医。正常听力可以听到小于20分贝的声音。轻度听力损失可以听到20~35分贝的声音。中度听力损失可以听到35~50分贝的声音。中重度听力损失可以听到50~65分贝的声音。重度听力损失可以听到65~80分贝的声音。极重度听力损失能听到大于80分贝、小于95分贝的声音。如果只能听到大于等于95分贝的声音,则为完全性听力损失或全聋。
在没有专业的测听设备时,我们可以自测听力。听力自测的方法:①戴耳机比较两侧听力:双耳交替戴上耳机,判断两只耳朵的听力是否一致。②听摩擦音:将食指与拇指放在外耳道口旁摩擦,看是否能听到声音。③观察自己日常中是否有听不清的情况:自己平常与人交流时,是否存在听不清、需要对方多次重复的情况。
如果存在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情况,应尽快就医。一般情况下,在出现噪声性听力损失的3天内就医,治疗效果明显。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伤员应立即停止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并及时就医诊治;单纯外耳道皮肤、鼓膜破裂者,要禁止外耳道进水;合并外耳道流脓者,应及时进行清创和抗感染处理。药物治疗要遵循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原则。糖皮质激素、抗氧化剂、营养神经药等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药物。噪声性听力损失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应严格遵循医嘱。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可进行手术治疗:伤情稳定但鼓膜未自愈者,应在3个月后接受手术修补鼓膜;中度以上耳聋可配助听器;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看军事 上军号
军事资讯 早知道
扫描下方二维码
下载中国军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