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编印的《自抗战以来的模范战例》封面。
《“锅巴”连长的牺牲》
《“锅巴”连长的牺牲》一文,出自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于1939年编印的《自抗战以来的模范战例》。这篇文章记载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八路军烈士事迹。
“锅巴”连长名叫宓顺云。档案中写道:“因为他累次战斗的英勇与红瞪瞪(编者注:澄澄)的一张黑脸,送了他一个绰号——‘锅巴’连长,取其要义是碰着了他的敌人必要吃他的亏。”这几句对宓连长的描述十分形象,不仅让人想象到他的外貌,还能想象到他的性格。
根据档案记载,1938年,宓顺云在晋西北与日军作战时,任第716团5连连长,生前参加的最后一次战斗是五寨桦林坡战斗。战斗中,他受了重伤,当一息尚存时,感觉到自己难以被救活。战友们抬着他,他故意跌落下来,喘着粗气低声说道:“放下吧,使我还争这一口气。”身负重伤的“锅巴”连长,在生命最后时刻,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


▲档案中记录《“锅巴”连长的牺牲》一文的页面。
档案里记载了当时的壮烈一幕:“敌人围拢来了,他预备着这一颗复仇的弹丸,已经套好了拉火线,宓连长拼着这最后的一刹那的气力,‘轰隆’的一声,靠近他的七八个鬼子全都卧倒(编者注:炸死)了!”
目前,除了档案中这些简短描述外,我们难以得知关于宓顺云的更多信息,但从牺牲时的表现,可以看出他身上那股敢与敌人硬碰硬的血性胆气。最终,在宓顺云的鼓舞下,官兵从敌人手中夺回了阵地。
(撰稿:孙杰、杨晓玲、余海玉、李奔、常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