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儿子”
■宋海峰
提起彭德怀同志,我们立刻会想起毛泽东同志那首《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不仅是决胜沙场的战将,更是共产党人务实清廉的典范。
初秋,穿行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的彭德怀同志故居和彭德怀纪念馆,一个个严于律己、克勤克俭、两袖清风的故事,深深触动我的心弦。
一
瞻仰彭德怀纪念馆,最让人难忘的,是一双蓝色细棉纱袜,上面有他一针一线缝上去的20多个补丁。这双袜子,一穿就是12年。即便后来身居党、国家和军队要职,彭德怀依然珍视这双旧袜,不舍丢弃。
遗物无声,却真实记录了彭德怀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率先示范的优良作风。这让我想起辛亥革命元老、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在延安见到彭德怀后,有感于彭德怀的节俭朴素而写的一首赠诗:“爽直将军贵姓彭,志如铁石气如鲸。三军一致称模范,粗布征衣半老兵。”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续范亭对彭德怀始终如一地和士兵共甘苦、与人民同呼吸的叹服之情。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早在湘军期间,彭德怀就和好友黄公略、李灿一起相约,以救国救民为宗旨,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不扰民。他们还秘密组织“救贫会”,反对笞责、体罚和克扣军饷,实行财政公开。
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处在白色恐怖之中。彭德怀从大革命的失败中真正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抛弃高官厚禄,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他在党旗下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时,一个信念扎根在他的心灵深处: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不怕牺牲,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在任何情况下,永不违背党和革命的利益。他曾说:“我彭德怀参加共产党,党给我唯一的‘权’,就是带头吃苦……”
初心和使命,是激励彭德怀做革命的“清官”的根本动力。他以“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的坚守,时刻不忘按照共产党人的工作标准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标准规范自己,始终以赤子之心守初心、以廉洁之志赴使命。
1930年夏,红五军转战鄂东南。一天深夜,正在昏暗的油灯下思考破敌之策的彭德怀,因一连几天未吃上一顿饱饭,突然晕倒在桌旁。警卫员急忙请炊事员做了一碗猪肝面送到他面前。彭德怀一看就火了,严厉批评警卫员:“我不是说过吗,红军官兵要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不能给我搞特殊,快将这碗猪肝面送给重伤员吃。”在炊事员将猪肝面送给重伤员吃后,彭德怀严肃地对警卫员说:“我俩要约法三章,今后谁也不准违犯。”
这段往事已过去90多年,现在听起来,仍然让人肃然起敬。彭德怀所讲的道理,不仅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
二
彭德怀“不伸筷子只吃饭”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那是1938年8月的一天,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从太行山前线返回延安途经山西高平县城时,县长(一位民主人士)热情设宴招待。餐桌上,望着那些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各色菜肴,彭德怀不伸筷子只吃饭。随行人员对县长说:“彭总对自己的生活一贯要求很严,今天要是八路军的干部这样做,彭总不仅要狠狠批评,还要‘罢餐’。”那位县长不由得慨叹:“我接待过国民党的许多大员,一个个只嫌照顾不周;像彭总这样的大官再多些,我就谢天谢地了!”
听讲解员娓娓道来,当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的赞语在我的耳际萦绕:“彭德怀同志是有德可怀、有威可畏啊。”
公生廉,廉生威。这样的威力,也令对手折服。1947年10月,敌整编七十六师被我歼灭后,彭德怀找被俘的师长廖昂谈话。谈话后,彭德怀留廖昂吃饭。警卫员端来一盆面条,廖昂惊讶地说:“副总司令太艰苦了,早就听说副总司令生活俭朴,万万想不到你就吃这样的饭!”彭德怀沉下脸,说:“你们这些达官显贵看到这样的饭大惊小怪,觉得难以下咽,正说明国民党腐朽透顶,注定要被人民打倒。”
粗茶淡饭一盆面条,让我们看到共产党人尚俭戒奢、艰苦朴素的本色。
三
“美誉流于四方,纯行信于四众。”彭德怀战功卓著,新中国成立后依然保持本色,没有任何奢侈行为。他常说:“管公的人要牢守三条:第一,自己不贪;第二,不给人家送;第三,敢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挡回去。有这三条,才能保得住‘公’。”
有一次,彭德怀到南方某地视察工作,临走时,发现有人往他乘坐的汽车后备厢里装酒。彭德怀当即怒目严令随行人员把酒全部卸了下来,并对当地干部语重心长地说:“别小看这一箱酒,有时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
“田同志,我们今天在你场吃过饭,每人只算贰角钱,实在太少,以六斤肉计每斤七角,即四元贰角,还有其他饭菜,至少十元才公道。除每人已给贰角外,另补八元,请查收。任何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核算制。”轻声读出彭德怀同志故居展柜里“补款信”(复制件)这几行文字,我不禁心潮起伏。
1966年3月,时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的彭德怀在视察途中路过西昌螺髻山畜牧场时,和随行人员(共10人)吃了顿饭。食堂按每人2角计收彭德怀一行的伙食费。彭德怀得知交费情况后,立即补交8元,并给该场党委书记田兴成写了这封信。
信的内容不长,却蕴含着彭德怀一生绝不占公家一分钱的清风正气。
四
彭德怀没有子女,两个弟弟参加革命后都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对弟弟的子女视如己出。他常常告诉侄子侄女:“想起牺牲的战友,我们这些人要好好工作。我们死后什么也不要留下,一身清白,就对得起长眠的战友了。”
“近水楼台不得月”——这是融入彭德怀血脉之中的不变本色。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时,彭德怀的侄子彭起超正在军校学习。按资历和表现,他本应被授上尉军衔,但彭德怀得知后,坚决要求压低一级。彭起超放假回家时见到彭德怀,委屈地说:“您当国防部长,为什么不按政策办事呢?”彭德怀严肃地解释道:“了解你的人,知道你是凭本事被授予上尉军衔的;可不了解你的人,一定以为你是靠彭德怀的关系戴上这个牌牌的。全军近百万干部要授衔,在这个问题上,我只有牺牲你,才能服众。这里没有政策问题,只有全局问题。”
降的是军衔,立的是标杆。后来,彭德怀给彭起超写了一封信:“起超,你既为彭家人,就要遵守彭家的家风,那就是任何时候都要清正、廉洁、诚实。老实人有时会吃亏,但从长远看,老实人不吃亏。想想那些为革命牺牲的人,你还会为肩上多一颗豆豆、少一颗豆豆烦恼吗?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从我这,得改改这个规矩,那就是近水楼台不得月。你也许一时想不通,但时间久了,你会明白伯伯的一番苦心,严是爱,松是害……”
面对历史所烙下的红色印记,我禁不住想起彭德怀的亲密战友、曾任红三军团政委杨尚昆的肺腑之言:“他临阵对敌的雷霆之威,对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忱,政治上的松柏之节,生活上的冰雪之操和作风上的朴实无华,使他不愧为我们共产党人和革命干部的表率、中国人民的忠实儿子。”
张爱萍将军在怀念彭德怀时曾说:“在我的革命生涯中,有较长一段时间是在他领导下工作的……彭总自红军时代起,就经常教育干部战士:莫忘我们吃的穿的都是人民的血汗,我们是人民的儿子,不要忘本,不要忘记人民,不要铺张浪费,不要追求生活享受。他还经常告诫我们:‘我们革命干部在人民群众中,时时刻刻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为人民谋利益……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抬高我们、赞颂我们、害怕我们。’”
彭德怀大公无私、艰苦朴素、行廉志洁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精神基因,也是我们修身律己、做人做事的标杆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