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才与凡人的缝隙中,我们如何自处
■黄彬彬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我看过最不“科幻”的科幻小说,它既不是宏大的星际战争,也没有复杂的科技设定。故事讲述了查理参与智力提高的实验,智商从70提升到185,而这个实验此前只对小白鼠阿尔吉侬做过。查理变成了天才,也重新认识自己的过往。最终实验失败,查理的智力逐步衰退。
整本书是主角查理第一人称的实验“进步报告”,这些报告极富真情实感,读者光凭其中错别字、语句流畅程度的变化,就能直观感受到查理的变化。读者还可以走进查理的内心世界,从新的视角认识学习、教育、情感、世界以及人性的复杂与美好。
查理的故事提醒我们:动机是学习的关键要素。在众多渴望变聪明的人和智力受限者中,实验室最终选择了查理。因为查理不仅有着极为强烈的渴望变聪明的动机,还刻苦学习——他因智力限制很难记住知识,但他依然在坚持学习,老师说他是低能成人班中最好的学生。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发学习的动机,引导人们主动走向自我提升的道路。
查理的经历也引发了我们对天赋与努力的深度思考。参加实验后,查理并没有瞬间获得智慧,而要通过持续阅读和广泛学习,才能迅速吸收各学科的知识,并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查理变聪明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要凭借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这说明智力的提升并非完全取决于天赋,后天的努力至关重要。天赋可能带来短暂的优势,但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倘若天赋未经过努力巩固和转化,便很容易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失去价值,就像方仲永的故事一样令人遗憾。
此外,查理的变化揭示了人际关系和情感维系的不可替代性。查理因为天生智力低下,从小到大被身边很多人欺负,但纯真的查理视他们为朋友。变聪明后的查理遭遇了巨大的打击——他发现身边人从前是在利用他,现在开始惧怕和远离他。所幸查理的老师纪尼安始终在给予查理纯粹的包容与爱意,查理也因为纪尼安持续的鼓励和支持,内心依然保持着善良的底色。其实我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朋友的支持,需要情感的滋养。无论在追梦的路上身居高位还是跌落谷底,都别忘了身边爱着我们的亲朋好友,也别忘了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支持。查理曾说过:“智慧是人类最伟大的恩赐之一,只是在追寻知识的过程中,对爱的追寻往往就被搁在一旁……没有能力给予和接受爱情的智慧,会促成心智与道德上的崩溃,形成神经官能症,甚至精神病……只知专注在心智本身,以致排除人际关系并因此形成封闭的自我中心,只会导致暴力与痛苦。”
最后,查理让我意识到作为平凡人的意义。查理因为对小白鼠阿尔吉侬感同身受,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和焦虑,便孜孜不倦地阅读文献做研究,最终他发现了实验的缺陷所在。查理在经历智力衰退时恐惧万分,仍坚持客观记录自己的心智状态,从而为实验积累更多统计数据。社会的进步的确要依靠思想家先进理论的指导、科学家研究的进步,但同样要依靠小人物的辛勤耕耘。如果全世界只有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不断将社会推向飞速发展的深渊,地球也只会因不堪重负而崩溃。
无独有偶,“童话大王”郑渊洁《309暗室》里,有个故事讲述了科学家研发出能让常人智商变高的“致聪盔”,成功使做实验的一头活猪“大傻”变为奇才,“大傻”能用20个字让一个贫困国家变为发达国家,开发出29世纪才能使用的新能源,能研究出顶1万人用的超级电脑和能让人不生病活到200岁的免疫长寿丸。然而这导致10亿人失业,医院倒闭,地球历史进程、人类历史缩短。作品写道:“这也是一种生态平衡:普通人使历史进程不致于太快,伟人使历史进程不致于太慢。一旦打破这个平衡,人类将面临灾难。普通人对人类历史的贡献一点儿也不比伟人少。甚至可以说,普通人对人类历史的贡献比伟人还要大。如果人类全是伟人,早上刀耕火种,上午就发明电影,中午坐上飞机,下午出发去月球,晚上爆发中子战争,一天就活完了。”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已出版过27个外语版本,还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音乐剧等形式。这部作品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地方,给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启示:平凡人要知足常乐,发掘自身优势,做好平凡的工作,过有意义的生活,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每一分进步和收获都值得被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