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双向共鸣”激活教育课堂
■刘二锋 罗 寒
“当年,先辈们正是凭借‘逢敌亮剑、以气胜钢’的精神,打赢了一场场看似不可能打赢的战斗。今天,我们要用实际行动续写新的荣光!”近日,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综合训练场上,该支队曹教导员训练前的动员,让官兵士气高涨,圆满完成各项训练任务。
“三尺讲台连着烽火战场,一堂好课胜过千言万语。”该支队领导介绍,随着实战化训练深入推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场地频动、任务变动、人员流动等现实问题,为此他们探索构建“战训教”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将教育阵地延伸至训练场,组织政治教员在训练间隙同步施教,让思想政治教育与官兵需求、任务实际精准对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练兵备战同频共振。
前期,该支队机关在调研中发现,一味“单向灌输”的教育难以真正触动官兵内心。为此,该支队在充分听取官兵意见建议基础上,广泛开展群众性自我教育活动,通过搭建“兵说兵事、战例战悟”分享交流平台,让官兵成为教育主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灌输”向“互动研讨”、由“被动受教”向“主动参与”转变。
“星火”理论宣讲现场,上等兵唐彬铭以“我身边的典型”为题,用短视频、动画等形式,再现官兵成长故事,赢得热烈掌声;某大队理论课堂上,中士韩天阳为大家讲述自己在酷暑高温考验下,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引发官兵共鸣……
“变‘单向灌输’为‘双向共鸣’,让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提升了教育质效。”该支队领导说。
为进一步激发官兵参与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该支队探索建立好课共享、交叉授课等机制,总结推广微课、微讲台、微电影“三微教育法”;针对“网生代”官兵特点,探索官兵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在课堂上融入短视频、趣味动画等元素,让大家乐于参与、全情投入,确保教育取得更好成效。
“课件形式有些花哨,反而会让大家忽略授课内容。”一堂教育课结束后,中士祝劼作为士兵评委,现场给出评价。“教育不应在一味丰富手段上花功夫,而应在提高官兵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军事素养上下气力。”该支队领导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引入相关智能设备,通过观察官兵情绪波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官兵心理状态的调节效果,进一步提升教育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