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微微亮,一辆印有“乌兰牧骑民兵”字样的大巴车便驶入了查干哈达草原。大巴车上,内蒙古巴林左旗乌兰牧骑民兵排的民兵们正抓紧时间排练着快板书:“竹板一打震天响,党的理论我来讲……”
“乌兰牧骑,蒙古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象征着让红色文化生根发芽。”内蒙古巴林左旗人武部领导介绍,该旗地处内蒙古赤峰市北部,面积达6600余平方公里,牧区和林区面积占土地面积五分之二以上,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为及时将党的声音传遍北疆草原,2021年他们联合地方宣传、文旅等部门共同组建了乌兰牧骑民兵分队,通过“理论+文艺”的形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使党的声音“飞入”千家万户。目前,他们累计开展文艺演出上百场、受众达5万余人次。
临近晌午,大巴车刚在一村口停下,牧民们便将车子围了个水泄不通。民兵们迅速下车搬凳子、摆乐器、架音响,一个简易舞台很快就搭建完毕。群舞、独唱、长调、呼麦……丰富多彩的表演赢来阵阵掌声。
“越远越要跑到,越偏越要演好。”演出结束后,该民兵排排长张磊告诉笔者,近年来他们深入林区牧场、草原深处、田间地头、乡村嘎查开展演出,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他说:“虽然经常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但大家依然干劲十足、热情饱满!”
“‘接地气’的作品最受欢迎。”谈起今天演出中“爆火”的两个原创节目《草原赞歌》和《温暖》,民兵鲍国庆感慨道。原创歌曲《草原赞歌》以激昂澎湃的旋律、朴素写实的歌词生动地描写了各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享受幸福生活、共同追逐梦想的美好情景,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而自编自演的小品《温暖》则聚焦乡村振兴工作,以风趣幽默的方式生动演绎了一家人在党的引领下脱贫致富的生动历程,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体悟到党的温暖。
近年来,他们坚持一边演出、一边采访、一边创作,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作有滋味、有回味的文艺作品,用老百姓能听懂、愿意听的语言来宣传党的创新理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走进该民兵分队训练室看到,马头琴、架子鼓、演出服等乐器和道具分类摆放、干净整洁。民兵们告诉笔者,为讲好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他们定期邀请地方教授学者为民兵分队作辅导授课,并协调地方文艺团队专家对其文艺创作和表演给予指导,不断提高民兵分队文艺创演水平和效果。前不久,在该旗军地联合组织的草原消防演练间隙,数名参加演练的民兵即兴创作并表演了一段精彩的防火宣传快板书,受到广泛好评。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道:“带上装备能战斗、拿起乐器能表演!”
小品演绎、乐器独奏、歌曲联唱……该民兵分队足迹遍布草原戈壁,所到之处总能带来欢声笑语,牧民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草原上的“红色音符”。
与此同时,该民兵分队还与当地学校结对共建,定期组织民兵走进校园开展国防知识宣讲、军事课目演示等活动,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互动式教育中厚植爱党爱国爱军情怀。据悉,近年来该旗适龄青年报名参军热情持续高涨,连续多年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征兵任务。该旗人武部领导坦言:“这些成绩都离不开乌兰牧骑民兵分队的宣传引导。”
夜幕降临,乌兰牧骑民兵分队的训练场内依然灯火通明,民兵们正在为第二天的演出排练节目。他们说:“传递好党的声音是他们的传统,也是他们的使命。”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巴林左旗乌兰牧骑民兵排民兵深入牧区为牧民表演文艺节目。
巴林左旗乌兰牧骑民兵排民兵来到牧区开展征兵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