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南疆边陲,永不撤防的哨兵

—— 记云南省金平县边防民兵哨所

文 | 赵国梅 杨白冰

编者按:默默守护着万里边关,全力奋战在救灾一线,积极投身于演训实践……时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国防动员系统广大官兵和民兵牢记职责使命,坚守岗位战位,主动担当作为,用不懈奋斗践行着对党忠诚的铮铮誓言,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砥砺奋进的时代新篇。

南疆边陲,永不撤防的哨兵

—— 记云南省金平县边防民兵哨所

文︳赵国梅   本刊特约记者   杨白冰

南疆边陲,国门巍巍。八一建军节前夕,在南疆边陲的边防线上,边防民兵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土地,以坚守的姿态把太阳迎进国门。这天清晨,云南省金平县金水河镇山林间的浓雾裹着湿热山风沉沉压向陡峭的山路,该县边防民兵哨所哨长陆子黎和队员们在雾霭中悄然前行、若隐若现。这是她们40多年如一日巡守在边防线的一幕。

上世纪70年代末,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在边境打响。10位傣族姑娘主动报名加入民兵队伍参战支前,她们不畏艰险,用傣族传统服饰筒裙做成担架向前线运送弹药和物资、往后方护送解放军伤员。战后,她们先后被中央军委和原昆明军区授予“英雄十姊妹”、“十姊妹支前模范民兵班”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40多年来,这个英雄群体的人员在流动、职能在调整,民兵班也划入了金平县边防民兵哨所,但姑娘们保家卫国的信念坚如磐石、守护边防安宁的使命扛在肩头,成为南疆边防线上永不撤防的哨兵。

“快速前进!”陆子黎的声音低沉有力、穿透薄雾。民兵队员沿着崎岖不平的山道,向着边境线上的密林深处挺进。今天巡逻的目标直指深藏于密林之中的64号界碑,道路狭窄处一侧是嶙峋石壁、一侧便是深不见底的幽谷。昨夜一场急雨让本就湿滑的苔藓路更加险峻,走在最前面的陆子黎目光如炬、步履稳健。突然新队员陈雁南脚下一滑,身体瞬间失去平衡向崖边倒去!千钧一发之际,陆子黎猛地回身用左手牢牢抓住了陈雁南的衣领,巨大的冲力让陆子黎也险些摔倒,幸亏她右手牢牢抓住了一个歪斜的树枝。陈雁南吓得脸色煞白,陆子黎拍拍她肩头安慰道:“别怕,朝前看、脚踩实、心要定!”

行至一片人迹罕至的密林时,疯长的野草有齐腰高,女民兵们动作利落地挥舞镰刀在前开路,并不时观察着四周的动态。“边境形势复杂多变,哨兵们只有练就‘火眼金睛’,才能更好履职尽责。去年,我们就是在这里抓获了几名不法分子!”哨长陆子黎向记者介绍,那是她们巡逻返回途中,当看见山脚停着一辆陌生车辆时,她们警觉起来:放着村道不走却拐进了这偏僻的毛坯路,肯定有问题。于是,她们一边向边防民警通报情况,一边迅速设卡拦截,果然在车上查获3名偷渡者和2名“蛇头”。

经过近5个小时的艰难跋涉,那熟悉的灰白色轮廓终于在浓密的枝叶缝隙间显现——64号界碑!女民兵们仿佛注入了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有的疲惫瞬间被一种近乎神圣的庄严感驱散。

队员们认真整理好着装肃立在界碑前,陆子黎则取出红漆和一支毛笔,上前沿着“中国”二字无比专注地描摹起来,鲜亮的红漆覆盖了风雨侵蚀的斑驳,让那象征国家尊严的印记在莽莽群山中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队员们轮流接过笔为庄严的界碑描红,她们的动作轻柔而坚定,指尖拂过冰冷的碑体传递着滚烫的心意。

“报告祖国!金平县边防民兵哨所全体人员抵达64号界碑!界碑完好,方位清晰,周边无异情!”陆子黎清亮而庄重的声音在寂静的山巅骤然响起,回荡在崇山峻岭之间显得格外清晰有力。守望国门、擦拭界碑、宣誓承诺,女民兵们个个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笑容,心中装满了为祖国守边的自豪。她们以最朴素的姿态,将守护的誓言刻进了巍巍河山。

在她们的示范引领下,现如今的金水河镇一村一堡垒、一户一哨所、一人一哨兵,村民也自发参与巡边、护边工作,在祖国南疆筑起了一道守护边境安全稳定的屏障,同时科技赋能也让这道钢铁屏障更加智能高效:高清监控探头实时传输边境画面、无人机定期沿界巡航、口岸启用智能身份验证台……

返程前,陆子黎组织民兵巡逻队员在界碑前整齐列队,面对界碑大声下达口令:“敬礼!”庄严的军礼,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庄重。那一刻,她们用行动向祖国告白:“边防有我,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金平县边防民兵哨所女民兵们走在巡逻路上。(摄影/黄泽镇)

金平县边防民兵哨所新老两代女民兵一起到金平民兵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摄影/赵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