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为祖国奋斗到最后一刻”

“为祖国奋斗到最后一刻”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黄宗德

人物小传:黄宗德,山东荣成人,1931年8月出生,现为天津警备区某离职干部休养所副师职离休干部。他17岁入伍投身革命,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荣获“二级战斗英雄”、胜利功勋荣誉章,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2024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接连几天的阴雨天气,身体里残留弹片的部位不时隐隐作痛,近日尤甚。窗外,一道道闪电刺目,隆隆雷声不时炸响,这让我仿若回到了往昔的朝鲜战场——火光冲天、炮声轰鸣,无数战友倒在了枪林弹雨之中……

1952年,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4师220团5连的一名战士,奉命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当时我21岁。我知道,一旦跨过这条江,便意味着凶多吉少、九死一生,但我不能退缩。我深知,抗美援朝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只要国不安宁、美帝国主义贼心不死,我们就需要战斗下去,哪怕是付出生命。

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金城反击战。我们接到命令,攻打上九井西山,这无疑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遍地的地雷、密密麻麻的铁丝网,还有数不清的明碉暗堡,敌人曾得意地称其为“模范阵地”,极难攻克。

“我请求第一个上!”已经参加过30余次行动、10余次战斗的我,对敌人阵地相对熟悉。一天夜里,总攻打响。我率先冲锋,带领全班冲破敌人7道铁丝网,攻下前哨阵地。虽然完成了既定任务,但我深知还未到休整的时候,于是便带着战士继续深入战场,主动配合两翼的兄弟部队突破敌军防线,连续摧毁敌军5个火力点,击退敌军1个班的反扑,攻占了主峰。

此时,战斗已持续了一整夜,惨烈程度超乎想象,最后清点人数时,我们连仅剩下13人……

经过短暂休整,我们13人分散到阵地各处,防止敌人反扑,等待后续部队到来。就在这时,我遭遇了躲在坑道内的残敌。我低头看了一眼已经损坏的冲锋枪,心一横便抱着必死的信念,用仅有的手榴弹和炸药包炸开坑道,敌人见状纷纷胆寒,瞬间缴械投降。当时就是在用生命去托举使命,凭借战斗意志、战斗精神去拼!在这次战斗中,我打掉敌地堡3个,击毙敌人7名,孤身俘虏敌人22名,缴获卡宾枪12支、步枪8支、冲锋枪4支、报话机2台,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

70多年过去了,每每回忆起那些战火纷飞的场景和牺牲的战友,我依旧难以平静、老泪纵横,该获得勋章的是他们啊!他们才是英雄!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我一直在部队工作。现在即便离休了,我也不敢有丝毫懈怠,经常到机关、企业、社区作报告,积极为广大干部群众讲述曾经的战役战斗和难忘的红色故事。去年,习主席亲自为我颁授“共和国勋章”,我清楚地知道,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属于我的那些战友们,我是在替他们受奖。我代表是许多已经牺牲的战友,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一声惊雷,又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书桌前,我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望着墙上熠熠生辉的“共和国勋章”默默下定决心:虽说我已94岁,步履蹒跚,但我永远心心念念着祖国,我要为祖国奋斗到最后一刻!

(整理:张志强、贾  麟)

黄宗德走进学校为驻地学生讲述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