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垂,秋雨淅沥。辽宁省军区某训练场,一张张地形图铺展在泥泞的草地上,应急灯光映得纸面泛黄,稀疏的雨点模糊了标绘符号。几名身着作训服的参谋人员蹲伏在地上,手执绘图工具快速测算、精准标注,确认目标点。
这紧张的一幕,是辽宁省军区新任职参谋考核的现场,也是他们持续大抓新任职参谋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省军区针对参谋队伍流动快、履职能力要求高的实际,坚持从新任职参谋队伍这个源头抓起严起,通过集中淬火“强肌健体”,让他们快速从“门外汉”向“专业通”转变,探索走开了一条参谋队伍培养的新路子。

辽宁省军区组织新任职参谋人员进行野外识图用图课目训练。
直面短板,靶向施训
“通过集训打牢了专业基础、提升了素质能力,这使我对未来成为国防动员领域的‘明白人’充满了信心。”前不久,在辽宁省军区组织的新任职参谋业务集训中,抚顺军分区王超以86.91分的优异成绩完成结业考核。王超的成长,是辽宁省军区党委聚焦备战打仗重塑参谋人员作风形象、聚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有力见证。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持续深化,国防动员系统参谋队伍来源更加多样,既有从军兵种部队交流而来的、又有面向社会招聘的,还有从政工、保障等其他岗位转岗加入的,而由于缺乏系统培训导致这些人员加入参谋队伍后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履职尽责还有差距,从而影响了省军区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和战斗力生成。
“参谋是首长的‘智囊’、机关的‘中枢’,参谋强则指挥灵、参谋弱则运转滞。”今年以来,辽宁省军区党委一班人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军委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围绕谋战研战、服务基层等方面存在的不实作风展开深入剖析并认真整改。他们一致认为,提升参谋人员业务能力唯有刀口向内、主动作为,方能破解困局。
为此,辽宁省军区党委将“新任职参谋集训”列为年度党委重点工作和练兵备战重要任务来抓,明确提出“紧贴岗位需求、全面打牢基础、精实业务本领、磨砺过硬作风”的总体思路,决心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抓好集中淬火强能,真正树立起“真打实备、精研细训”的新风正气。
集训伊始,一场围绕识图用图、要图标绘、公文拟制等11个重点课目的摸底考核让大家露出了短板,近三分之一的参训人员至少有一项课目“不及格”,个别参谋总分甚至低至42.4分。王超正是“重点人员”之一,他回忆道:“7项不及格的成绩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我,原来自己以为的‘还行’在实战标准面前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没有摸清短板,就谈不上对症下药。”这场“脸红出汗”的摸底考核并非故意刁难,而是坚持实事求是、以考促训的务实之举。该省军区机关人员介绍,此次考核所有试题均来自实战案例和典型场景,重点检验参训人员独立思考、临机处置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考核不仅精准摸清了每名参谋的能力底数,为后续“因人施策、精准施训”提供了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它彻底打破了部分人员“走过场”的侥幸心理,树立了“以能力论英雄、以实绩定去留”的鲜明导向,为整场集训奠定了“严、实、深、细”的作风基调。
此外,他们还针对前期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召开恳谈会、组织问卷调查,通过下沉一线、靠前服务,系统梳理关于参训人员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各类诉求并建立能力提升专项清单,为集训内容的优化调整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辽宁省军区组织新任职参谋人员进行轻武器实弹射击训练。
固强补弱,精准施教
摸底考核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差距、也激发了斗志。面对“难”字当头的集训节奏,全体参训人员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此次集训将“讲、练、考”一体联动,立足实战条件昼夜连贯实施,多课目贯通式演练成为常态。高强度、快节奏、实战化的训练模式,让每一名参谋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淬炼。
“本以为自己是‘老把式’,没想到这次集训让我彻底‘归零’。”有多次演训经验的盘锦军分区参谋袁野坦言,此次集训让他遭遇了诸多“新情况”。以识图用图为例,不仅要掌握传统地形图,还需学习新图种。“辽宁有漫长的边防线,还有重要的海防线,作为参谋必须具备全域作战的视野和能力。”袁野说,国防动员工作不能光靠“吃老本”,技能要常更新、思维要勤拓展,更重要的是要跟对“老师傅”。
为选对“老师傅”,组训人员从省军区军事训练专长人才库和省级军事训练教练员库中,精选20余名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走上讲台,既有来自作战部队的指挥员,也有来自各军兵种的交流干部,更有长期从事动员工作的“老机关”。
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武部领导赵元培,多年在海军部队的工作经历使他精通海洋地理与海图符号。他结合自身经历将复杂的知识讲得深入浅出,并针对省军区参谋人员的实际需求设计实战化案例,极大提升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识图用图课目优良率提升至83.6%,这可是一次大胜利!”看到最终考核成绩,赵元培欣慰地说。
国防动员系统协调军地、面向三军,既担负着支援保障作战的重任,又是联合作战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为了强化新任职参谋队伍的联合素养,他们还邀请军兵种部队的优秀参谋走进集训队开展联教联训,既面对面、手把手开展基础业务培训,又重点突出任务需要开展指挥研练,全流程模拟典型场景下的指挥决策展开推演,全面锤炼参谋人员的素质本领。
此外,集训还注重“量身打造”个性化培养方案。除了细化形成6个方面40多个条目的集训手册外,他们还结合摸底考核成绩为每名参训人员建立“能力档案”,制订“补差计划”。对基础薄弱者安排“一对一”辅导,对潜力突出者设置“挑战性”任务,一套“分层施训、精准滴灌”的“组合拳”,确保了人人有进步、个个有提升。
转作风,见实效。据统计,集训期间参训人员人均标图27张、拟制公文23份,完成识图用图300余题,集训累计消耗地图4000余张。汗水浇灌出硕果:结业考核中,参训人员平均成绩达80.5分,所训课目均达到及格以上水平,优良率达78.2%,与集训初期摸底考核相比实现质的飞跃。
选贤任能,综合施策
“培养参谋人才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辽宁省军区领导在集训总结会上强调,“此次集训不仅是能力的提升,更是作风的重塑、风气的净化。”在集训中,他们引导参训人员聚焦深层次矛盾问题,把思想辨析和能力培养联动起来抓,从思想根子上找问题、挖根源,特别是通过思想大交锋、问题大起底,引导参谋人员在纠偏正向、较真碰硬中立起“为战而训、向战而行”的鲜明导向。
尤为可喜的是,该省军区党委并未“一训了之”,而是乘势而上,探索构建参谋人才长效培养机制,建立“初任培训——专项集训——以老带新——选拔任用”全链条培养模式。他们按照“个人申请、组织推荐、机关审核”的流程,选拔出一批能力突出、作风扎实、潜力巨大的参谋人才,通过以老带新模式进一步提升素质本领。王超就是其中之一,凭借集训取得的优异成绩和综合表现,他被推荐至省军区机关跟着“老参谋”进行适岗锻炼,为其成长成才铺就“快车道”。
这一套“组合拳”彻底打破了以往“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陋习,树立了“凭实绩说话、靠能力立身”的新风。新任职参谋人员普遍反映:只要有能力、肯钻研,就有一条清晰的成长路径摆在面前。这种正向激励,极大激发了参谋人员钻研业务、提升能力的内生动力。
该省军区还着手将参谋人才培养向基层延伸,组织优秀教员和参训骨干“送教下基层”,辐射带动省军区参谋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这次集训,转的是作风,树的是新风,育的是强将。”一位参训人员在心得体会中写道,“我们要改‘守摊子’为‘闯新路’,要从‘过得去’迈向‘打得赢’。”
从“本领恐慌”到“信心满满”、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从“重形式”到“重实效”,辽宁省军区通过大抓新任职参谋队伍建设,撬动的不仅是参谋队伍业务能力的集中提升,更是一场作风之弊的深刻涤荡、一次选人用人导向的鲜明重塑。
(本文图片由张俊威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