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汉江之畔涌新潮

—— 湖北省襄阳市扎实开展拥军优属工作纪实

文 | 李 聪 刘志强 刘高源

汉水汤汤,古城悠悠。

湖北省襄阳市,这座雄踞汉江中游的历史名城因水得名,更因其浓厚的崇军尚武氛围塑造了城市的精神气质。从战争年代军民共御外侮到和平时期军民共建家园,久久传唱的鱼水深情在这片红土地上不断交融、拓展、延伸。

进入新时代,襄阳市着眼强军兴武的新要求、拥军工作的新特点、军人军属的新期盼,全力打造“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军地配合、各方参与”的拥军优属大格局,推动尊崇军人、崇尚英雄成为社会风尚,让爱军拥军的光荣传统在汉江之畔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襄阳市召开全市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助燃备战打仗“新引擎”

战机变换队形,超低空隐蔽突防……深秋时节,空军某部一场实战化对抗演练在云端打响。“演练任务的圆满完成,离不开地方坚实可靠的保障。”负责演练保障的空军某场站领导感慨道,襄阳市委市政府为给空军某部飞行训练提供良好保障条件,坚持有需必应、特事特办,先后帮助打通了“断头路”、扩建了训练场、拆除了超高建筑物等,让人倍感温暖、倍受激励。

“服务好练兵备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襄阳市委领导介绍,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班子抓经济不忘强国防、促生产不忘兴武装,坚持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考虑、一体谋划、同步推进,出台拥军支前“四优”保障机制,即事关部队战斗力建设的事项优先研究、工作优先展开、经费优先保障、困难优先解决。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发挥辖区科技资源优势积极助力部队战斗力建设,为强军兴军点燃“新引擎”。

多功能切菜机飞速运转、炒菜机器人精准控温、万能蒸烤箱按时烘焙……襄阳市军供站负责人向笔者介绍:“以前部队过境保障靠‘人海战术’,现在不一样了!只要提前联系我们并获得授权,即可通过智能系统一键下单,保障流程高效便捷!”

襄阳市军供站服务保障质效的大幅提升,得益于该市对当地高科技企业资源潜力的发掘利用。近年来,随着襄阳市多项科技创新举措的强势推进,多家涵盖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聚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区域内较为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对此,襄阳市领导紧贴服务备战打仗需求,充分发挥该市科技密集型资源优势,全面构建科技拥军工作体系和对接机制,积极帮助驻军部队实施课题研究攻关、装备研发配置、人才输送培养,并配套建立需求对接、信息服务、定期协调、综合考评机制,把服务部队建设、解决备战打仗急需纳入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中,探索出了一条部队需要、地方可供的科技拥军新路子。

前不久,驻军某部在地下防护工程施工中突遇严重渗漏,地层破裂难题久攻不克,若重新选址不仅延误工期还影响战备。该市国防动员办公室人员闻讯而动,第一时间组建专班对接地方相关科研单位展开技术攻关,最终一举攻克难题,保障了该工程的顺利推进。

在襄阳市,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服务备战打仗能力的案例层出不穷:保康县某高科技企业研发的高精度探测机器人系统,广泛应用于驻军部队营区周边安全和军事设施的实时监控;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为该市民兵分队研发侦察机器狗和智能生命探测仪等诸多智能装备……如今,这些由科技点燃的“新引擎”,正驱动着该市服务备战打仗能力不断提档升级。

襄阳市军地领导为立功军人家庭送喜报并与家属合影。

开通“三后”保障“快车道”

“真没想到,不到20分钟就办完了所有报到手续,这办事效率令人惊喜!”今年9月,在襄州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某部退役返乡士兵杨伟办完报到手续后连连称赞。襄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以来,该市针对退役军人报到遇到的问题积极改进工作模式、优化工作程序,通过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将原本需要跑7个部门、耗时近一个月的报到流程压缩到20分钟一站式办结,实现了退役报到、社保接续、预备役登记等12件事项“一窗通办”,此举每年惠及退役军人千余名。

“从报名到入学,全是学校主动对接办理,我们一次都没跑,这种贴心服务让我更加安心服役。”刚刚收到孩子顺利进入襄阳市重点小学就读通知的某边防部队襄阳籍现役军官张涛手握电话难掩心中喜悦。据了解,该市针对辖区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需求量较大的实际,建立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军人子女入学入托“绿色通道”,配套设置全程“零跑腿”办理机制,确保军人子女优先入学入托。仅去年,襄阳市就为360余名军人子女顺利办理了入学入托手续,赢得军人军属纷纷点赞。

“聚焦‘三后’问题广开‘快车道’。”襄阳市领导介绍,近年来,驻军部队官兵和广大襄阳籍现役军人有不少困难和利益诉求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仅靠个别单位无法独立破解,需要多方发力、共同解决。为此,该市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制订出台《襄阳市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襄阳市市直事业单位面向随军家属公开招聘试行办法》、《襄阳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等措施办法,构建起“区域一体、军地联动、上下贯通”的拥军优属服务保障体系,确保了拥军优属工作落地落实。

翻阅该市双拥办解决“三后”问题工作台账,一件件实事跃然纸上:襄城区人武部会同区教育局特事特办,在开学前一周为调入本地的空军某部军官孙某办妥子女就近入学手续;樊城区人武部联合区人社局举办专场招聘会,成功安置12名随军家属就业;谷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严格按政策落实编制岗位,圆满完成年度军转干部安置任务……襄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告诉笔者,自去年以来该市先后解决20余名随军家属就业难题,妥善安置转业军官、退役士兵620余人,协调892名军人子女优先入学入托,组织5次大型专场招聘活动并为退役军人提供4000余个就业岗位。

后方无忧,前方才能无畏。仅今年以来,该市先后收到襄阳籍官兵立功受奖喜报1202件,其中三等功以上喜报就有424件。

架设尊崇优待“暖心桥”

“咚咚锵,咚咚锵……”前不久,樊城区紫贞街道长虹盛景小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军地工作人员联合将二等功喜报及慰问金送到现役军人焦阳的家中,胸戴大红花、身披红绶带的焦阳家人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

近年来,襄阳市军地各级组成多支“崇光小分队”,借助“八一”、春节及征兵宣传等时机共为4000余名立功受奖的现役军人送去喜报,同时悬挂“光荣之家”牌匾2万余块、发放奖励金270万元。走街串巷的“崇光小分队”成为活跃在襄阳群众中的“崇军宣传队”。

“让‘最可爱的人’获得实实在在的尊崇!”近年来,该市军地合力打造了双拥主题公园、双拥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等,开通10余条市区公交“双拥示范专线”、“国防教育专线”;搭建拥军宣传矩阵,利用襄阳市各大主流媒体和户外大屏、宣传栏、灯箱等广泛宣传立功受奖官兵、拥军模范的先进事迹;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等评选活动,大力营造崇军爱军浓厚氛围。

“把军人军属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办”已成为该市各行各业的普遍共识和行动自觉:越来越多的个体商户争相报名加入“荣军联盟”,多家企业常态化开展慰问现役军人及家属、走访困难退役军人活动,众多社会组织主动与驻军部队结对共建并持续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自去年以来,该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老兵襄惠”品牌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拥军活动,组建“拥军服务矩阵”,提供涵盖购物、医疗、旅游等9个行业、1000多家企业在内的“拥军商圈”,列出优待服务项目200余项。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2万人次退役军人享受此项优待,社会反响热烈。

如今的襄阳市,“老兵襄惠”拥军品牌深入人心,城区公交“凭优待证免费乘车”的标识温暖醒目,专属保险、医疗优先等优待服务持续为军人军属减轻负担、排忧解难……拥军实绩有温度、惠军答案有厚度,用心用情拥军优属已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与名片。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