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之水自五指山来,九曲碧波奔腾入南海。秋日的清晨,薄雾为万泉河畔披上一层轻纱,两岸绿植在朝霞映照下更显郁郁葱葱。这条孕育了琼崖革命火种的河流,因为扛枪为民的红色娘子军而名扬四海。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循着歌声望去,一支巡逻在万泉河畔的迷彩队伍精神饱满、步履铿锵,排头兵高举着的崭新连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她们就是海南省琼海市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的姑娘们。这支队伍自接过红色娘子军英雄连队的旗帜后,队伍数次调整而不散,人员几经轮换色不变,始终自觉赓续传统铸忠诚、牢记使命勇担当、践行宗旨作表率,用如火的青春续写着“向前进、向前进”的壮美乐章。

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女民兵正在巡逻执勤。

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女民兵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行期间对过往车辆进行安检。
“要成为像她们那样的人”
“头戴八角帽,腰挎椰壳水壶……”前不久,琼海市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组织全体民兵再次集中观看《红色娘子军》电影,当看到影片中女战士们穿上军装、扛起刀枪、英勇战斗的一幕幕场景时,那段烽火岁月又仿佛穿越时空般重现眼前。
“英雄的乐会县妇女们,拿起枪来和男子并肩作战!”1931年,中共乐会县委的一张布告,让革命的浪潮席卷万泉河畔,100多名受封建压迫的姑娘放下锄头、拿起钢枪毅然投身革命的洪流。那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正式成立,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红色娘子军。后因敌军疯狂“围剿”连队被迫解散,但红色娘子军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优良传统在万泉河畔早已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为了纪念这支英雄的女兵连队,1968年琼海县阳江公社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正式成立,从那以后她们始终战斗在任务一线为保卫祖国和建设家乡作出了积极贡献。2000年,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成建制编入预备役部队,后因预备役部队领导体制调整撤销编制。2024年,在红色娘子军成立93周年之际,琼海市军地根据民兵职能使命调整需要重新组建红色娘子军民兵连。
“党有召唤,说来就来;使命完成,说散就散。”琼海市人武部领导说起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的历史时感慨道,虽然因为历史原因和改革需要,连队经历多次撤销重组,人员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红色血脉始终在这支队伍中奔流不息、代代相传。
“我是在红色娘子军故事熏陶下长大的。”现任红色娘子军民兵连连长陈余动情地说,她小时候经常听老战士们讲述她们的战斗故事,受其影响自己长大后便像她们那样当了兵,退伍返乡后又加入了民兵队伍。
精神不断,连队不散。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如同希望的种子,在一代代琼海女儿的心中生根发芽。去年琼海市军地联合发布重新组建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的公告后,短短几天内就有数百名来自琼海的优秀女青年踊跃报名,这一幕场景与当年红色娘子军成立时的场景何其相似。问及原因,她们的回答惊人一致:“要成为像她们那样的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优秀女青年主动加入这支光荣的队伍:她们中有精通多国语言的外语教师,有技术精湛的潜水员,有经验丰富的海上救援队员……红色娘子军的优良传统在一代代民兵的坚守和传承中代代赓续、越擦越亮。

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女民兵操作新型科技装备遂行支援保障任务。
“关键时刻必须顶得上去”
无人机全方位巡航、卫星电话全时段响应、北斗系统全地域定位……今年3月,在海南博鳌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红色娘子军民兵连12名女民兵身着迷彩、英姿飒爽地执行安保任务,成为会议现场的亮丽风景线。这是她们首次以民兵支援保障力量参与国际级别安保工作,姑娘们凭借过硬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国际舞台出色展现了巾帼风采。
民兵也是兵,关键时刻必须拉得出、顶得上、起作用。“担负此次任务的女民兵都是所在单位的骨干,但接到任务后都不讲条件、主动报名。”琼海市人武部领导告诉记者,民兵吴丹丹是某潜水培训机构的技术潜水员,接到通知后便放下手头工作第一时间参加了选拔培训,任务期间她铆在岗位连续奋战,和其他民兵一道顺利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
“尽管任务圆满完成,但也暴露出民兵连队指挥通联手段有限、军地协同不够顺畅等问题。”任务结束后,她们针对首次保障国际盛会进行复盘得失。
痛定思痛,琼海市人武部根据红色娘子军民兵连遂行任务需要,为该民兵连配备了多功能头盔、潜水服、无人机等高科技装备器材,并依托卫星电话、北斗定位系统构建快速响应机制,大大提高了执行日常安保巡逻、海上救援任务的效率;邀请地方专业技术人才讲解各种装备的原理、功能和操作要点,强化女民兵专业理论水平和装备操作能力;开展摩托艇、沙滩摩托车驾驶和应急通信技能培训,融合组织巡逻执勤、侦察报知和设卡盘查等课目实景考核,全面提升民兵遂行任务能力。
在今年的一次联合演练中,该民兵连负责的区域突发“特情”。女民兵们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无人机小组立即升空侦察,信息小组实时处理传输数据,救援小组精准抵达事发地点。整个过程各小组配合默契,充分展现了科技赋能下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的能力。“只要组织有需要,我们就要用最先进的技术、最过硬的本领,高标准完成好各项任务。”这是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全体民兵的共同心声。
今年中秋佳节,台风“麦德姆”携风带雨逼近海南。该民兵连全体女民兵纷纷放弃休假、主动请战。她们运用无人机对近海区域实施监控,及时掌握海上动态;驾驶摩托艇穿梭在风浪中,提前转移安置群众;利用北斗系统精确定位,确保救援力量精准投送。当最后一名群众安全转移时曙光已洒满万泉河畔,而她们浑身湿透的身影成了这个中秋最美的风景。
“让红色故事传遍千家万户”
“红色娘子军战士风餐露宿、忍饥挨饿,面对酷刑她们咬紧牙关、坚守秘密……”记者走进琼海市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看到,身着迷彩的民兵讲解员王添正用流利的韩语为远道而来的韩国游客动情讲述。
“让红色故事传遍千家万户”,这是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王运梅生前的夙愿,也是王添从事讲解、加入民兵的初衷。她回忆道,自己刚入职时,曾亲眼目睹王运梅等老战士虽年事已高,但仍坚持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担任“红色讲解员”,用颤抖却坚定的声音将烽火岁月中的忠诚与信仰娓娓道来。“她们是国家大义的承载者,更是时代精神的长明灯。”王添感慨道,她们种下的种子,如今该由我们这一代浇灌成林。
海南省琼海市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外国游客较多,该市人武部敏锐抓住这一契机,在年初民兵整组工作中将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的优秀女讲解员编入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同时吸纳了一批外语教师加入,打造出一支“能讲善讲、内外兼通”的红色宣传队。这一举措,不仅扩大了红色娘子军的“朋友圈”,更让红色娘子军的革命故事跨越语言与国界,成为红色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桥梁。
为了让红色娘子军的故事直抵人心、广泛传播,在该市人武部的帮助下,民兵王秋惠精心设计“红色娘子军知识问答卡”在讲解前发放,让游客带着问题聆听,使红色历史在互动中更加深刻;将红色娘子军的讲解词翻译成多国语言,多语种的讲解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能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打造红色娘子军连史流动站,带着展板、影像资料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让红色娘子军的历史家喻户晓。
“每一段讲述,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王秋惠说,在一次面向中小学生的宣讲中,她以“竹笠下的信仰”为主题讲述了红色娘子军战士在极端环境下如何用竹笠遮风挡雨、传递情报的故事,许多中小学生听后被深深感染,其中一名初中生感慨道:“原来忠诚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到每一次的选择、每一次的坚守。”
如今,红色娘子军民兵连中有十余位队员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担任讲解员、被各中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红色基因在她们口口相传中得以永续传承。
万泉河水清又清,红色血脉代代传。当《娘子军连歌》再次在琼海大地响起,歌声中有烽火岁月的回响、也有强军路上的新声,从90多年前女子军特务连“扛枪为人民”到如今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兴武担重任”,变的是一代代人的面孔和手中的装备,而不变的则是融于血脉的忠诚、刻入骨髓的担当、永志不忘的初心。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