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注意,警报解除,立即组织防护伪装作业!”仲秋时节,广东省清远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硝烟四起,一场民兵支援保障分队拉动考核正紧张进行。连南县人武部文职人员周久波手持对讲机沉着冷静,从容下达各项指令,其展现出来的过硬业务素养赢得了考核组的一致肯定。
从“业务小白”到“工作大拿”,周久波的蜕变是清远军分区紧扣文职人员成长规律、精心培育人才队伍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军分区围绕强能力、增动力、添活力抓建文职人员队伍,使文职人员尽快迈过入职适应期、进入能力生成期、来到成长进阶期,让推进国防动员事业的“主体力量”真正发挥“主力作用”。

清远军分区组织参加岗前培训的新入职文职人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摄影/蔡维橙)
育人先铸魂——
播下崇军尚武的种子
2019年,周久波放弃许多人向往的教师编制,报名考上连南县人武部文职人员岗位。从三尺讲台走上训练场的周久波在文职人员入职集训时就迎来了“当头一棒”:队列训练跟不上节奏、3公里长跑半路掉队,甚至因军容不整被大会点名批评……一连串的打击让这位曾经的“优秀老师”打起了“退堂鼓”。
周久波的遭遇并非个例,清远军分区在调研中发现,还有部分文职人员存在“重待遇、轻使命”、“重编制、轻奉献”的认知偏差,有的甚至把文职人员岗位当作躺平的“躺椅”、考公考研的“跳板”,对文职人员的职责使命和国防动员的内涵要义缺乏基本认识。如何帮他们系好“第一粒扣子”、迈好“从军第一步”,成为该军分区党委需要集智破解的现实课题。
强军先强心,育人先铸魂。工作实践中,该军分区一方面组织文职人员系统学习党史军史、军队光荣传统,通过辅导授课、参观见学、研讨交流来帮助他们树立从军报国的崇高理想;另一方面依托驻地红色场馆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让文职人员在实地感悟红色历史中不断汲取奋进力量。
连江支队纪念馆里,革命先辈顽强战斗的故事让周久波重燃斗志:“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刻苦训练,用实际行动扛起先辈们传下来的使命责任!”
与此同时,该军分区还在文职人员中建立“三谈三访”机制:入职初期谈初心使命,帮助他们树立志向;遇挫失落时谈信心勇气,引导他们走出低谷;取得进步时谈责任担当,激励他们持续奋进。同时,他们还通过访亲属了解家庭情况、访同事掌握工作表现、访官兵听取服务评价,构建起全方位思想跟踪体系,从而精准掌握文职人员思想动态并有针对性做好工作。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如今,该军分区越来越多的文职人员像周久波一样,褪去迷茫、坚定信念,在兵员征集、民兵整组、演练考核等大项任务中勇挑重担,成为推动国防动员事业的生力军。

阳山县人武部文职人员在训练间隙与民兵骨干进行讨论交流。(摄影/丁立敏)
“当兵”先习武——
强化担当作为的素质
“与每名新兵建立联系,实时掌握他们入营后的适应情况,并及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在英德市人武部一次例行会议上,文职人员梁兴宏围绕新兵跟踪教育提出的建议条理清晰、操作性强,受到一致好评。回想刚到人武部时,他接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拟制征兵工作方案,而当时因不熟悉征兵政策和辖区适龄青年情况导致方案漏洞百出,被领导反复退回修改。梁兴宏回忆道,“那段时间特别焦虑,总觉得辜负了组织信任。”
梁兴宏刚入职时的窘境,正是不少新入职文职人员面临的共同困境。对此,清远军分区通过为每名文职人员定制“成长路线图”来规划他们的发展路径,上下联动建立“导师帮带”机制,安排现役军官、业务骨干与文职人员结对子帮助其迅速融入岗位、担起责任。
“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就得常往基层跑、多跟群众聊。”英德市人武部蔡创是梁兴宏的“导师”,他带着梁兴宏逐条学习政策法规,还把自己多年来记满辖区情况、工作技巧以及心得体会的工作笔记交到梁兴宏手上,帮助他快速进入情况。在蔡创的指导帮带下,梁兴宏用半年时间走遍了英德市24个乡镇(街道),由他总结出的“潜力数据核查三步法”被该市推广。
与此同时,该军分区组织文职人员展开多岗轮训活动,适时安排文职人员在不同岗位交叉锻炼,培养了一批“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连山县人武部文职人员余秀伟对此深有体会:转改6年多来,他先后在多个岗位接受锻炼,个人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多岗轮训让我的视野更开阔了,使我在组织大项任务时更加得心应手。”前不久,余秀伟因工作能力突出被提升到上级单位任部门副职领导,他的事例也激发了更多文职人员履职尽责的内生动力。
能力有多强,舞台就有多大。如今,清远军分区文职人员队伍中业务骨干占比达65%以上,其中20余人在上级比武竞赛中获奖、30余人执行大项任务后受到通报表扬。
干事先解忧——
营造安心工作的氛围
前不久,佛冈县人武部文职人员吴斯忱收到两份“惊喜”:他因工作实绩突出提前晋升为十级文员,同时在军分区协调下女儿顺利入读心仪小学。拿着女儿入学通知书,吴斯忱激动地说:“必须尽心尽力干好工作,不然就愧对组织了!”
让文职人员“尽心有为”,必先让他们“安心无忧”。该军分区坚持从考核评优、待遇保障、人文关怀3个方面同向发力,用暖心举措激发文职人员干事动力。
考核评优要凭实绩,不搞“论资排辈”那一套。他们及时优化考评机制,将大项任务表现、日常工作成效、军事训练成绩等作为关键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等级、选调交流、培训进修的重要依据。清新区人武部文职人员古浩在征兵工作中全程铆在一线,从宣传发动到体检政考、从役前教育到交接起运每项工作都落实到位,高标准完成了征兵任务。凭借这份成绩,去年古浩被军分区评为先进个人。
考核评优激活力,待遇保障添动力。该军分区积极对接地方相关部门全力推动文职人员在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方面的优待优惠工作落地,不少县(市、区)实现了享受与现役军人同等的优待政策。去年阳山县人武部文职人员王海锋因公负伤后,军分区第一时间做好协调对接工作,从住院诊断、手术治疗到康复训练、费用报销均“一路绿灯”。如今,伤愈返岗的王海锋工作干劲十足,今年由他牵头的民兵整组工作完成出色,赢得了上下一致认可。
今年春节,该军分区利用组织春节游园活动的契机,特意邀请文职人员家属走进军营直观感受文职人员工作情况,使其在参与活动中更好了解文职人员、支持文职人员。一名文职人员家属参加活动后动情地说:“原来丈夫每天早出晚归忙的都是事关战斗力建设的大事,往后我肯定全力支持他!”
唯有“精耕细作”的付出,才能迎来“拔节生长”的收获。近年来,清远军分区坚持多措并举抓建文职人员队伍,引领着一批批“孔雀蓝”展翅高飞,为国防动员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