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淬炼胜利的刀锋
■杜献洲

194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干部会议上,作关于开展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的动员报告。

解放战争期间,某部在战斗间隙讨论加强党委领导。

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期间,我军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图为某连一名战士给党员干部提意见。

解放战争期间,某部党支部党员大会选举新支委后,官兵和新当选支委相互敬礼。
(一)
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历史场景——
1948年一个明媚的春天,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干部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作关于开展整党和新式整军工作报告。1948年1月至9月,中原部队和全军其他部队一样,展开了规模宏大的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
整党整军,有着重大的历史背景。
古老的华夏,正酝酿一场巨变。1947年6月,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半年征战,三路南下大军已在长江、淮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站稳。在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各个战场,我军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乾坤扭转,中国革命正发生质变。1947年底,毛泽东同志在陕北豪迈地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实施战略进攻,规模扩大,战况激烈,到国民党控制区作战困难更多,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打硬仗恶仗的迫切需要。
瞩望胜利,必须淬炼刀锋。1947年秋至翌年底,各解放区普遍开展以“三查”“三整”为基本内容的整党运动。1947年冬至翌年秋,全军利用战斗间隙,陆续开展新式整军运动。
整党整军,为人民军队革弊强能。
(二)
会场上,一位战士举手发言:“我给党员提个意见……”
整党整军中,群众给党员提意见、战士给干部提意见,批评和自我批评,痛快淋漓。为了打胜仗、少伤亡,大家直抒胸臆。
星火燎原,战火锤炼,人民军队形成许多优良传统,有着完成伟大历史任务的坚实基础。但由于部队发展快、新成分多,组织不纯、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不容轻视。这些虽不是主流,但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发挥与提高。
比如,“过去我们没有作假报告的,现在有了,贪污腐化也有了,发财的思想也有了……”调查发现,“有个别分子在战场大抓一把,私自据为己有贪图享受。”
还比如,随着战争的深入,大多数连队补充的解放战士达一半以上,有的连队竟达80%,有的人遗留着旧军队的思想、作风和习惯。因作战频繁,没有时间开展系统教育。
要实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作深刻的整顿、系统的清理。
“人人敞开思想,个个不留情面”。整党整军中,各大战略区注意把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领导机关作为重点,从上而下逐级召开党委扩大会或干部会,吸收下级干部参加,发扬民主,检查和改进党委的思想和作风,最后由党组织对干部作出全面鉴定。
党支部整顿中,首先进行党员标准教育,使广大党员了解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党支部的工作和作用,进而发动群众给支部和党员提意见,使党员随时能够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
此时的中国,解放的旗帜在东北、华东、华北等地陆续升起。南征北战的解放军,各据一方,情况不同。
各部队依据自身实际,确定查整重点。西北野战军以三查为中心,开展评斗志、评指挥、评政策的“三评运动”;晋冀鲁豫野战军(后称中原野战军)重点查立场、查思想、查作风、查工作;华东野战军重点查纪律、查政策、查作风;华北野战军重点整顿纪律、整顿制度、整顿作风……
各部队广泛开展三大民主,评干部、评党员成为日常。有的解放战士说:“国民党怕民主……提意见?评干部?那是做梦!这回评干部,评党员,是我平生以来第一次。”
在整党整军基础上,各部队迅即掀起群众性练兵热潮。
(四)
淬火锤炼,人民军队焕然一新,战场上屡胜顽敌。
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迫使蒋军疲于奔命;东北野战军冒着严寒,迭克名城,威震全国;晋察冀、山东、苏北和晋冀鲁豫各路野战军,英勇作战,大量歼灭敌人……
捷报频传,令朱德总司令无限感慨:“全国解放军经过三查,出去打仗都打得很好,到处打胜仗。”
“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
乌云压城,弹雨横飞,烽烟直上。在此后的战役战斗中,塔山阻击战,无疑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在长达8000米无险可守的阵地上,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指战员鏖战6昼夜,打退了一波又一波攻击。国民党军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装备,实施陆海空立体进攻,始终未能拿下一个小小的塔山。
残旗染碧血,断壁藏忠骨。战斗中,干部身先士卒,党员冲锋在前。以4纵12师为例,全师伤亡人数中,共产党员占了大多数。
坚强的党性,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最强大的力量!
本组照片均由《解放军画报》资料室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