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一直都在战位上
■火箭军某旅某连战士 王 举
“保障是战斗力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要。”今年初,指导员找我谈心,准备把我从发射分队调整到保障分队,负责管理礼堂和文体活动中心。
我口头答应,但心里却一直高兴不起来。面对手头工作的琐碎,我总觉得自己远离了战位,那份亲手托举导弹飞天的荣耀,仿佛一下子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两个月后的一天,带教班长递给我一串钥匙和一个工具包,我一眼就瞅见了包里那把熟悉的扳手。在原单位工作时,我曾用这个型号的扳手拧阀门、紧螺丝,忙得不亦乐乎。“可现如今,物是人非啊……”见我有些出神,班长紧接着说道:“明天有场会议需要保障,跟学这么久,就由你来负责。”
第二天上午,我早早来到设备间。官兵们坐定,我按下课件播放键,屏幕亮了、画面正常,心里刚长舒一口气,就听到一声尖锐刺耳的爆音毫无征兆地从音响里炸开。现场有人左顾右盼、窃窃私语,我手忙脚乱地拔掉插头、强制关机,会场猛地陷入一片死寂。
虽然后来没有耽误开会,可我那份狼狈,却被大家看在眼里。事后,班长没有责备我,只是说了这样一番话:“在发射阵地,一个环节出岔子,整个发射流程就可能卡壳。做保障工作是一样的道理,一根线接错了,关键时刻就会‘掉链子’。‘后方’是另一种‘前方’,弦绷不紧,同样会拖后腿。”
当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一会儿是导弹发射震耳欲聋的轰鸣,一会儿是那声刺耳的爆音,还不时回响着班长的叮嘱。慢慢想通之后,我悄悄下床,把工具包里的工具擦了又擦。
从此,我像新兵一样从头学起,把礼堂、文体活动中心当作新阵地。我白天扎进设备间,对着技术手册,一根根辨识蜘蛛网般的线缆,在笔记本上画出五颜六色的连接图;晚上向班长讨教灯光音响使用方法,一遍遍在无人的礼堂里测试、调整参数。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手上渐渐有了准头,心里也慢慢找回了当初那份熟悉的感觉。前不久,旅里举办“强军故事会”,我提前一周开始准备,检查每一处插口,调好每一个按钮。活动当晚,礼堂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各专业骨干一个个上台,分享成长故事。现场灯光明暗恰到好处,音响效果达到最佳,为他们的精彩讲述增色很多。
看着官兵们脸上的笑容,站在设备间观察窗前的我,内心感到无比踏实。那个晚上,礼堂大屏两侧悬挂的“服务官兵 保障打赢”8个大字,仿佛说的就是我的心声。
活动结束整理设备时,我又看见了工具包里的那把扳手。以前,它拧紧的是发射车上的螺丝;现在,它拧紧的是保障链条上的环节。岗位变换了、职责不同了,但这把“扳手”的分量一点也没轻,想把事情干好的渴望没有消减。
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我自始至终一直都在战位上,不曾远离。
(岳小林、王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