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某旅探索提升法治教育质效——
“微教育”兵说兵话 “微案例”兵解兵疑
■王兴来 郑 森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岳小林
“和朋友打篮球时对抗受伤,对方需不需要赔付医药费”“父母在外打工时遭遇工伤,应该怎样索赔”……近日,火箭军某旅开展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解读》微课活动中,专职律师吴鹏邀请官兵现场提问并展开踊跃探讨。之后,他结合法律知识进行专业解答。听课官兵聚精会神、认真学习,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法治微课既有趣味性,也有针对性,以后自己遭遇类似问题,可以沉着应对。
“改进教育方式,提升教育质效,缘于我们此前对抓建思路的一次调整。”该旅领导介绍,前期,他们通过“士兵恳谈日”等途径对法治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时,有官兵反映,教育课单纯讲解法律条文,课堂略显枯燥,难以入脑入心。还有的干部骨干缺乏专业法律知识,仅凭个人经验授课,难以保证教育质量。“传统法治教育存在单打独斗、形式老套等问题,如何让法治教育更走心?”旅党委研究感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精准把控当下官兵心理特点,聚力打造具有短、平、快特点的法治“微教育”,增加教育吸引力。
实践中,他们按照“解读法规、剖析案例、启示警示”的思路,集中优秀政治教员与拥有律师资格证的官兵,围绕大家密切关注的法治热点话题,开展“军营法治微课”创作展示活动,通过“兵导兵演、兵说兵话、兵解兵疑”的方式,为官兵讲述“微案例”、讲解“微道理”。结合各类活动,制作官兵喜闻乐见的动漫展板、挂图海报,使教育形式内容更加灵活多样。
“既有正面引导、又有反面警示,既分析问题原因、又教授方法路子,我们很受教育。”前不久,某分队中士廖小周熟练地点开网上“军营法治微课”栏目,观看官兵制作的微视频《莫让手机变“危机”》。“授课人以当下官兵喜爱的脱口秀形式,详细讲解手机使用相关法规,内容清晰明了、氛围轻松活泼,大家经常一起看、一起议,在探讨互动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廖小周说。
该旅还注重将法治微课进行延伸,持续开展案例式普法宣传,将“微教案”编印成口袋书、小册子,方便官兵随时阅读学习;把“微案例”改编成以“法中有安全”“小法大道理”为主题的模拟法庭进行展示;利用训练间隙等碎片化时间,对官兵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提问点评,激发官兵学法用法的内生动力。
前不久,干部小张利用所学知识成功维权,解决了家里的涉法难题。此前,小张为方便子女上学,在驻地租住了一套商品房。没想到租期未到期,房东就常带顾客前来看房,声称要将此房卖掉,并要求小张一家搬家。得知情况后,他意识到这类情形涉及房主出售正处于租赁状态的房屋时承租人的权益保障问题,于是活学活用“买卖不破租赁”原则的法律知识,积极与房东沟通。房东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后,向小张家人道歉并承诺会继续履行租赁合同。
随着法治“微教育”持续走深走实,官兵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据了解,下一步,该旅将按照法治教育服务练兵备战的思路,持续探索“微援助”等新路子,帮助官兵解决涉法问题,不断引导官兵树牢法治理念,提升法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