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哀牢山上
■俞晓东 曹继可
滇南边关,大雨像一张灰蒙蒙的网,将哀牢山笼罩。一座哨所在山中时隐时现。每年长达半年之久的雨季,导致该地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唯一通往外界的山路经常被泥石流阻断,手机信号也时断时续。
“乐献青春伴孤岛,甘洒热血卫南疆。”这是镌刻在驻守于此的二甫边防连荣誉室的一句话,也是对官兵戍边精神的真切写照。
一
晨雾漫过群山,巡逻路蜿蜒在山中。这天,二级上士安富元再次踏上走了12年的巡逻路。从青涩少年到戍边老兵,他把最美好的年华,融进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莽莽群山。
安富元步履沉稳,走在山路上,目光抚过熟悉的岩石与草木。无垠云海,翻卷如涛,见证着一位老兵无声的告别。山风吹来,卷起他的思绪。
那年,18岁的安富元乘坐一辆运输车来到连队,寒风裹着沙石打在脸上生疼;面前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原始森林、陡峭悬崖和悬挂山腰的细窄巡逻路。
“原以为云贵川的环境差不多,没想到差别这么大。”老家在四川的安富元回忆道。第一次巡逻时,他的脚被磨出血泡,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看着老兵沉稳的背影,他咬着牙,坚持走完全程。回到连队,安富元脱下袜子。班长见到后默默递给他一管药膏。“那药膏,很暖心。”安富元说,“我第一次懂了啥叫战友。”
一天凌晨,安富元第一次独自执行警戒任务。四周漆黑,风声呜咽夹杂着野兽嚎叫。他紧紧握着钢枪,手心全是汗。“怕,真怕,想家想得偷偷抹眼泪。”他坦言。当晨光照亮脚下的土地时,看着远处升起的袅袅炊烟,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在他的心底涌动。
两年的义务兵服役即将期满,有老乡劝他,“回吧,这地方太苦。”“看着镜子里自己棱角分明的脸庞,皮肤粗糙得不像是20岁的人。当时心里确实也在打鼓。”他笑了笑说。
转变发生在一次例行巡逻中。倾盆大雨袭来,山中瞬间雨雾迷蒙。“就是那一瞬间!”他眼神坚定,“我脑子里全是班长们顶风冒雨巡逻的样子。这地方虽然艰苦,总得有人守着!”他在留队申请书上郑重写下自己的名字。
“富元,你现在是班长了,把人安全带出去,安全带回来!”成为骨干后,安富元第一次带队执行任务。出发前,排长郑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夜里,他趴在湿冷的草地上,既要紧盯防区,又要留意身边的新兵:“小张,别睡着了!小李,注意脚下!”
“看着他们生疏地打背包、走队列,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一次巡逻中,一个新兵崴了脚。山路陡峭,崎岖难行。安富元蹲下:“上来,我和副班长轮流背你!”汗水湿透安富元的军装,趴在他背上的新兵眼眶湿润了。安富元笑着说:“我新兵巡逻时也曾崴脚,肿得像馒头……”
“老伙计,再看你一眼。”安富元轻声说。他的目光缓缓扫过相伴12年的山川草木,仿佛要把这一切都刻进眼底。他直起身,目光扫过战友年轻的脸庞,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这片山交给你们了,守好它!”随后,他敬了一个军礼。
二
在二甫边防连,二级上士粟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安静、内敛。他不善言辞,当被点名回答问题,或者要他表达看法时,他声音不高,有时脸上还会浮现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涩。
然而,当他踏上训练场时,仿佛换了一个人。去年旅里组织群众性比武竞赛,在武装3公里的赛道上,他刷新了旅里的纪录;快速捕捉目标射击项目,他稳居第一;个人综合成绩,他名列前茅!
“他就像块‘钢铁’,训练起来那股劲儿谁看了都佩服!”指导员王琰皓谈起粟灿,话语里满是赞许。
粟灿对训练认真,在连队是出了名的。据枪瞄准,别人练一小时,他加练两小时;战术动作,别人良好即可,他非要一遍遍磨动作和技术;体能训练,他总要多跑几圈山路。正是这种严格的自我要求,让他脱颖而出。
然而,走下领奖台,回到熟悉的二甫,粟灿依旧是那个沉默寡言、埋头苦干的兵。他没有丝毫的骄矜之气,迅速回归到巡逻、站哨、训练的日常中。
“成绩是过去的,脚下的路还得一步一个脚印走,我会继续努力的。”年底,将沉甸甸的个人三等功奖章捧在手中时,他腼腆一笑。“明年的比武场上,我要超越今年的自己,再次为连队争得荣誉。”粟灿的语气坚定而充满力量。
今年,粟灿再次征战比武场,在刚刚结束不久的武装5公里越野课目中,他再次夺冠,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谈及边关岁月,粟灿的眼神依旧平静:“守在这里,平淡是必然的。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过去。但界碑在那里,总要有人守着。”这句朴实无华的话,道出了二甫边防连官兵的心声,也映照出他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赤子之心。二甫的界碑旁,这位钢铁般坚韧的战士,正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忠诚篇章。
三
去年9月,宋鑫带着二次入伍通知书踏上通往二甫的山路。他告诉自己:“这次,绝不能再留遗憾。”
第一次入伍,新兵下连时,宋鑫被分到武警辽宁总队某机动中队。警士选晋考核那天,宋鑫因胃病发作,遗憾落榜。退伍那天,他对着军旗敬了一个军礼,泪水洒在卸下的肩章上。
回到地方后的半年里,生活看似平静,但那份军旅情怀始终在宋鑫的心里挥之不去。“二次入伍”政策点燃了宋鑫心底的火苗。面对家人劝说,他毅然在志愿栏填下:艰苦偏远地区优先。
再次接到入伍通知书的宋鑫得偿所愿。可当高铁换大巴、柏油路变成碎石路,暮色中终于望见云海深处的连队时,宋鑫心头一沉:我的选择真的对吗?
最初的陌生与忐忑,很快被连队的温暖氛围融化。冬夜,宋鑫胃病复发,中士张海新在厨房守着锅灶,把煨好的山药粥递到他手里。热气氤氲中,宋鑫哽咽地说:“谢谢班长!”
班长日常的关心,战友们无声的支持,让他真切地体会到弥足珍贵的情谊。他渐渐把连队当成了另一个家。
夕阳将界碑染成金色,宋鑫抚摸着碑上“中国”二字,声音斩钉截铁:“我要扎根在这里!”他的心中充满力量,对初到二甫时的疑问作出了回答。
在祖国西南的大山深处,二甫边防连的官兵,与山为伍,与寂寞为伴,在平凡的哨位上,以青春为笔、热血为墨,将赤诚的名字,深深镌刻在哀牢山上。


